我被打了,但是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情况下打人的,对方应该怎么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建议及时报警,要求做伤情鉴定,根据鉴定的结果启动不同的法律程序。经鉴定,如果属于轻微伤就是普通治安案件处理,不会承担刑事责任的,但是派出所可以对加害人拘留15天,罚款500元;如果构成轻伤,就涉嫌故意伤害罪了,根据《刑法》第234条之规定,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构成重伤,可以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以下有期徒刑。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都有民事赔偿的,具体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被抚养人的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如果构成伤残了,还要到司法鉴定中心进行伤残等级鉴定,根据伤残级别计算残疾赔偿金,以上赔偿项目的计算是有具体标准的,同时还需要了解户口性质、工作收入等情况才可以确定,建议你委托律师详细计算赔偿数额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打人却被诬告打人的可以如实向警察陈述情况,对于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我先将对方打成轻伤,对方应该怎么处理
双方互相动手互殴的情况,未造成轻伤的,违反治安管理,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被动方应当先看构不构成正当防卫,如果构成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如果不构成正当防卫,对
2020.05.12 200 -
人被打了对方不赔偿怎么处理
人被打了对方不赔偿的情况下,建议受害人可以先到派出所报案。如果受害人的鉴定结果是轻伤,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若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不管是公诉还是自诉,受害人都可
2020.07.11 404 -
人被打了对方不赔偿怎么处理
人被打了对方不赔偿的处理方法如下: 1、人被打了可以先经过医学鉴定伤残程度,私下协商不成的,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和鉴定结果向法院提起诉讼; 2、如果是轻微伤,打人者将会被处以治安处罚,承担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 3、如果是轻伤以上的级别
2022.07.29 4,064
-
我被打了,但是不知道是谁把别人打成轻微伤,对方应该怎么进行处理
可以进行伤情鉴定: 1、如果构成轻伤或轻伤以上,打人者就涉嫌故意伤害罪,依法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2、如果伤情鉴定为轻微伤,只能要求民事赔偿,受害者可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人
2022-01-23 15,340 -
我被打了,但是不知道是谁把别人打成轻微伤,对方应该怎么要求赔偿
可以申请伤情鉴定:1、如果构成轻伤或轻伤以上,打人者就涉嫌故意伤害罪,依法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2、如果伤情鉴定为轻微伤,只能要求民事赔偿,受害者可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人身损
2022-04-23 15,340 -
法人代表的公章被法人私自刻了,但是对方不知道的情况下该怎么处理
由于公安部对办理刻制印章的手续未作统一规定,所以各地公安机关对刻制印章手续的规定有所不同。 任何单位公章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领导批准制度。即每次使用单位公章都必须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批准同意,若单位法定代
2022-03-18 15,340 -
我被打了,但是我把对方的鼻梁打骨折了,对方应当怎么处理这么办?
建议及时要求做伤情鉴定,根据鉴定结论依法维权。 1,建议及时向警方报案处理,如果伤情鉴定为轻伤害以上(包括轻伤),打人者已涉嫌故意伤害罪,依法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故意
2022-01-20 15,340
-
00:55
对方先动手,我把对方打成轻伤,该怎么判对方先动手,把对方打成轻伤,涉嫌故意伤害罪,判刑如下: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
3,652 2022.04.17 -
01:05
两个人打架,对方先动手,该怎么处理打人者将面临以下后果: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
2,966 2022.04.17 -
02:07
婚内一方对另一方不知情的债务该怎么办婚内一方对另一方不知情的债务该怎么办?实际上担心的就是对方私自借了一些债务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根据婚姻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婚内债务到底能否成为共同债务关键不在于说你知不知道,最核心的是另一方所借的债务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者共同生产经营,有的
93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