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如何计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事故无人员伤亡无财产损失也算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无人员伤亡无财产损失的事故中的责任方只需负民事赔偿责任即可。责任方与当人事之间进行协议赔偿即可,如果责任方不履行赔偿义务,当事人可以就此事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
一、车辆损失: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造成车辆受损情况时有发生。车辆受损后,首先,应当到保险公司指定地点定损,确认定损情况;车辆按保险公司定损金额维修后获得车辆维修费发票,并保留维修清单;如双方对车辆损失费用不一致的,可向有资质的评估公司委托对受损车辆车损评估。 二、车辆所载物品损失:发生交通事故猛烈撞击的,可能会造成车辆所载物品损失。上述损失视物品价值分别处理,如受损物品数量大、价值高、难判定的,应当委托评估公司对其损失予以评估;如价值小、数量小的、争议不大的,应当由交警部门详细记录在交警事故认定书中,或交警勘验报告内予以存档。 三、车辆施救费:是指公安部门或社会机构对抛锚、违章、事故车辆实施拖离现场而收取的一种费用,当事人应当保留相应发票。 四、车辆重置费:如交通事故造成车辆灭失或无法修复,可要求对方赔偿重新购置车辆的费用即车辆重置费用。但对车辆重置费用,法律要求亦比较严格,即仅赔偿“交通事故发生时与被损坏车辆价值相当的车辆重置费用”。 五、经营性车辆停运损失:此项财产损失的主张主体为经营性车辆,比如出租车、货运车。各法院关于经营性车辆的停运损失有其审判的自由裁量权利。 六、非经营性车辆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费用:事故发生后导致家用车无法正常使用的,可主张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费用,故应保留相应的交通费票据。
-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如何计算
人身损害的具体赔偿标准仍然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确定的各项赔偿项目的计算方法来确定。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如何计算: 1、医疗费医疗费包括当事人为治疗伤疾而支付的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医药费
2020.03.03 199 -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如何赔偿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
2020.10.31 884 -
-
机动车交通事故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怎么赔偿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
2022-05-10 15,340 -
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责任如何划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2022-04-23 15,340 -
请问交通事故中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该如何赔偿?
机动车发生碰撞后产生的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交强险赔偿的损失,由第三者责任险进行赔偿,对于标的车及标的车上人,标的车驾驶员的赔偿由车
2022-04-28 15,340 -
交通事故致人财产损失如何赔偿
交通事故财产损失:1、直接财产损失直接财产损失是指道路交通事故财产利益的直接损失。通常包括车辆.随身携带财产损失.车载货物损失.现场抢救.善后处理的费用等。2、间接财产损失间接财产损失是指道路交通事故
2021-10-20 15,340
-
01:04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如何调解面对交通事故带来的人身损害赔偿,受损害的一方可以选择通过调解的方式,来获得赔偿。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交通事故可以自行协商,也可以申请交警调解,或提交到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双方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
1,598 2022.04.17 -
01:16
交通事故赔偿如何计算交通事故经济赔偿计算标准如下:1、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X伤残系数X赔偿年限;2、残疾辅助器具费=适用普通器具的合理费用;3、丧葬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X6个月;等等。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
3,272 2022.04.15 -
01:20
交通事故抚养费如何计算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
1,338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