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说明的说明情况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商品房经营者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消费者明示商品房的准确位置、建筑结构、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和共用分摊建筑面积、装饰标准、外部环境、公共设施、配套基础设施、计价方式、付款方式、交付使用条件及日期、产权证书办理等情况。商品房经营者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故意隐瞒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二)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出卖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三)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后又将该房屋抵押或者出卖的;(四)将未经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商品房交付使用的;(五)违反合同约定,迟延交付,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交付的;(六)交付房屋的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或者因其他质量问题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的;(七)交付房屋的实际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过百分之三的;(八)由于经营者的原因导致未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的;(九)擅自变更规划、设计,导致容积率、商品房质量、面积、结构、朝向、楼层等与合同约定不符的;(十)商品房外部环境以及其他配套设施与经营者的承诺不相符的。有前款第(一)、(二)、(三)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商品房经营者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物业经营者应当全面履行物业服务合同,接受业主和业主委员会的监督。经营者未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的,业主大会有权依法解除合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经营者可以通过下列三种方式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 1、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2、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3、对商品应当明码标价。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如需手术,医务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更换医疗方案并征得明确同意。医务人员不履行前款义务,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经营者应向消费者履行哪些义务
经营者应向消费者履行下列义务:接受消费者监督的义务;安全保障的义务;产品介绍、使用说明及明码标价的义务;向消费者出示购货凭证、服务单据的义务;保证所提供的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的义务; 接受消费者合理要求退货、更换、修理的义务;格式条款的说明、告
2020.07.08 212
-
经营者以告示为由拒不履行提供服务说明说明的消费者义务的如何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
2022-03-14 15,340 -
消费者和经营者在什么情况下,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损害赔偿或者赔偿?
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
2022-01-07 15,340 -
商品房经营者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消费者明示哪些情况, 不得有哪些行为
商品房经营者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消费者明示商品房的准确位置、建筑结构、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和共用分摊建筑面积、装饰标准、外部环境、公共设施、配套基础设施、计价方式、付款方式、交付使用条件及日期、产权证书办理
2022-01-20 15,340 -
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决定的,,是否应当公开或者者者明确说明情况
对于被拘留人的基本情况,因涉及到个人隐私和合法权益,公安机关不宜公开。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决定对违法行为人决定行政拘留的,依法要制作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除当场交付被处罚人外,还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
2022-02-14 15,340
-
01:12
消费者食物中毒应当怎样处理
首先要有消费者中毒事实的发生,经营者有违反食品卫生法规的行为,并且该行为与造成损害的后果之间要有因果关系,经营者应承担赔偿责任,不管其有无过错。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问题: 1、与该餐馆协商;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
2,162 2022.05.11 -
00:59
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具体如下: 1、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主动表示不续签原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由于主管部门调动或转移工作单位而被解除劳动合同,未造成失业的,用人单位可以不
1,583 2022.04.17 -
01:03
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如下: 1、在试用期间经过培训、学习仍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了规章制度的,例如泄露了保密的内容; 3、存在严重的不可挽救的失职行为,给用工单位造成巨大损失; 4、同时与其他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4,018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