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他人,具有哪些情形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诽谤罪。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此罪为告诉才处理,即必须当事人自行提起刑事自诉。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根据该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或者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为“情节严重”。
利用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只有在情节严重的情形下才会构成诽谤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或者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为“情节严重”。
-
利用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是否会构成诽谤罪
利用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若是情节严重的会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是指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或者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2020.08.15 153 -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13年9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文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
2020.01.27 606
-
网络诽谤诽谤信息要承担什么责任
当事人对于网上诽谤,可以起诉对方,要求对方停止侵害,并且赔偿损失,根据《刑法》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2022-04-25 15,340 -
网络信息诽谤要承担哪些责任呢,规定是哪些的
刑事责任 实施网络诽谤,是一种损害公民人身权力的恶意犯罪,它给被害人造成的伤害后果是严重的,其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也是较大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四条规定,“为了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
2022-07-28 15,340 -
利用网络信息诽谤他人怎么处罚?
通过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诽谤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 ,“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
2022-06-13 15,340 -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
2022-02-28 15,340
-
01:07
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犯罪怎么认定
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犯罪认定标准是: 1、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上是故意的心态; 3、客体是他人的人格权; 4、客观上行为人在网络上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情形。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
663 2022.11.21 -
00:25
多少岁过失致人死亡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呢
过失致人死亡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如下:因为疏忽大意的过失或者由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而造成他人死亡的情况称之为“过失致人死亡”。如果行为人有过失致人死亡,并且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的,是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具体来说,已满十六周岁的人过失致人
2,165 2022.05.11 -
01:47
网络诽谤怎么取证
网络诽谤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进行取证。 首先,可以对网络诽谤的内容进行截图作为书面证据,也可以通过录屏的方式或者录视频的方式对诽谤的言论进行一个记录。 其次,如果当事人没有及时截图或者录屏记录,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民事调查令。在法院授权当事人
1,42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