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职工要离职可是没有拿到证据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没签劳动合同,你书面提出离职后可以立即走人,除要求单位支付你工资、押金外,还可主张经济补偿金、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补缴社保等;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从你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2、申请劳动仲裁很简单:携带劳动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然后去当地仲裁委申请立案就可以。 3、关键就是需要你和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工资条、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的文件等(其中有公章的工作证、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有你名字和公章的文件,有一个足以证明劳动关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当事人因离职证明而申请劳动仲裁的,仲裁庭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的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
没有证据怎么到劳动仲裁委办理
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等。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
2020.08.05 245 -
劳动仲裁没有证据怎么办
申请劳动仲裁必须具备相关证据,这是维护劳动者其合法权益的必要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其他司法解释的规定,证据不足,可继续搜集,同时有愿意出庭作证的相关证人证言也属于证据之一。如果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
2022.04.12 3,763 -
劳动仲裁没有证据怎么办
在现实生活中,工人在用人单位面前是处于劣势地位的,有些单位会以没和工人签署劳动合同,双方没有建立劳动关系为由拒绝赔偿。当这种事情发生后,工人可以申请确定劳动关系仲裁,运用法律手段维权。那么劳动仲裁没有任何证明怎么办?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
2020.11.24 252
-
劳动合同没有到期,要马上离职,怎么办,劳动仲裁需要什么证据吗?
1、没签劳动合同,你书面提出离职后可以立即走人,除要求单位支付你工资、押金外,还可主张经济补偿金、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补缴社保等;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从你离职开始算,劳动仲
2022-04-09 15,340 -
劳动仲裁怎么拿到证据
劳动仲裁由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收集: 1、可以自行保存好自己手上的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作证、员工证、工资条、社保缴费证明、相关聊天记录、公司内部相关通知等; 2、向同事
2022-06-07 15,340 -
钉钉打卡没有拿到劳动仲裁证据怎么办
可以根据现有证据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当事人申请、审查受理、仲裁前的准备、仲裁审理。其中当事人申请是劳动仲裁程中及为重要部分,申请人是否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否者难以通过第二步的审查
2022-07-25 15,340 -
劳动仲裁入职一个月没签劳动合同,离职后可以拿到工资吗
辞职,用人单位应该支付劳动者工资。 1、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加班工资等;从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
2022-04-12 15,340
-
01:08
劳动仲裁需要什么证据
劳动仲裁需要准备以下证据:1、仲裁申请书;2、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3、被申请人用人单位的企业信息;4、能够证明与被申请人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例如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缴纳记录、打卡记录等等。仲裁是向的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7,564 2022.05.11 -
00:55
申请劳动仲裁多久才能拿到钱
申请劳动仲裁一般不超过60天,可以拿到钱。劳动仲裁案件从立案到出裁决一般在45天内,最长不超过60天。如果裁决劳动者胜诉,裁决书有履行内容,公司逾期不起诉到法院的话,应当主动履行。如果公司在裁决生效的情况不主动履行,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
5,359 2022.04.17 -
01:01
申请劳动仲裁工资还是不发怎么办
申请劳动仲裁后还是不发工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法院可以采取
2,23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