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一审的委托书在二审中是否有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审的委托书在再审中是无效的。法院再审诉讼属于一个独立于原一审的诉讼活动,如果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再审诉讼的,应当另行向再审法院提交委托书。《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侨居在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从国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没有使领馆的,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再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第三国使领馆证明,或者由当地的爱国华侨团体证明。第六十条诉讼代理人的权限如果变更或者解除,当事人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对方当事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当事人一审败诉,二审有可能胜诉。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发现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会以判决方式依法改判,此时的改判如果对当事人有利就属于胜诉。
民事诉讼中,一审败诉,二审可能胜诉。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发现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会以判决方式依法改判,改判对当事人有利的属于胜诉。
-
民事诉讼中二审推翻一审的条件有哪些
二审能否推翻一审判决,主要是看一审判决事实认定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交原审人民法院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
2020.04.21 226 -
民事诉讼中二审推翻一审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进行了审理,并根据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
2022.04.14 571 -
民事诉讼法中的一审与二审有什么区别
第一,审级不同。一审程序是案件的第一审法院适用的程序,而二审程序却是第一审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案件适用的程序。第二,审判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完全相同。一审程序的发生是因为当事人行使了起诉权,二审程序的起因是当事人行使上诉权。起诉权与上
2020.02.16 391
-
一审委托书在再审中是否有效
一审的委托书在再审中是无效的。法院再审诉讼属于一个独立于原一审的诉讼活动,如果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再审诉讼的,应当另行向再审法院提交委托书。《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
2022-03-11 15,340 -
当事人一审委托书在再审中是否有效
一审的委托书在再审中是无效的。法院再审诉讼属于一个独立于原一审的诉讼活动,如果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再审诉讼的,应当另行向再审法院提交委托书。《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
2022-05-07 15,340 -
一审委托书在再审中有效吗
一审的委托书在再审中是无效的。法院再审诉讼属于一个独立于原一审的诉讼活动,如果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再审诉讼的,应当另行向再审法院提交委托书。《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
2022-05-08 15,340 -
委托书在再审中的效力是否有影响
一审的委托书在再审中是无效的。法院再审诉讼属于一个独立于原一审的诉讼活动,如果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再审诉讼的,应当另行向再审法院提交委托书。《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
2022-04-11 15,340
-
01:12
民事诉讼一审判决不服上诉二审时间
民事诉讼一审判决不服上诉二审时间是:15天。不服一审判决的,应在收到判决书后的15天内提起上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
4,408 2022.05.11 -
01:21
二审诉讼费
二审诉讼费如下:离婚案件,每件交纳十元至五十元。涉及财产分割的,财产总额不超过一万元的,不另收费;超过一万元的,超过部分按百分之一交纳。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的案件,每件交纳五十元至一百元;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十元至
3,199 2022.04.17 -
01:13
刑事一审与二审有什么区别
刑事一审与二审的区别有: 1、两者提起的条件和主体不同; 一审程序提起的主体及条件:如果是自诉案件,可由受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司法部门提起诉讼,并且由司法部门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而二审程序提起的主体及条件:如
2,80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