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辞职最后一个月的工资要拿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辞职以后,工资应当按照劳动者正常出勤的天数以及加班时间的多少来进行计算,其月实际工资=月工资÷21.75×实际出勤天数, 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1.5倍; 双休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2倍;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3倍。 一、《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压一个月工资,辞职时能拿到。用人单位应当在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劳动报酬,不得无故拖欠工资。用人单位需要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
辞职了最后一个月工资没拿到怎么办
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 2、可以到当地劳动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是给个人工作,不算劳动关
2020.12.27 837 -
辞职最后一个月没工资合法吗
辞职最后一个月没工资不合法,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者辞职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2020.02.12 152 -
辞职后,劳动法有规定工资要压一个月吗
离职压一个月工资是不合法的。工资应该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的行为,劳动者可以到当地有管辖权的劳动监察大队反映和投诉,催讨被拖欠的工资。
2020.04.29 570
-
最后一个月辞退,最多能拿多少工资?
劳动者辞职最后1个月工资按实际出勤天数来计算。计算公式为:月工资÷21.75×出勤天数。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有3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
2022-04-04 15,340 -
劳动法辞职后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如何算?
劳动者辞职以后,工资应当按照劳动者正常出勤的天数以及加班时间的多少来进行计算,其月实际工资=月工资÷21.75×实际出勤天数, 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1.5倍;
2022-04-07 15,340 -
劳动法辞职最后一个月怎么算工资
劳动者辞职以后,工资应当按照劳动者正常出勤的天数以及加班时间的多少来进行计算,其月实际工资=月工资÷21.75×实际出勤天数, 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1.5倍;
2022-04-09 15,340 -
劳动法辞职后最后一个月工资怎么算
劳动者辞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正常出勤时间的的天数以及加班时间的多少来进行计算,其工资计算方式是:月实际工资=月工资÷21.75×实际出勤天数。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
2022-03-03 15,340
-
01:02
入职三个月被辞退,补偿多少钱
入职三个月被辞退,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入职三个月后,用人单位按照法律的规定辞退员工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未满六个月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但
7,900 2022.04.17 -
01:06
一个月工作日多少天
一个月工作日是21.75天。具体如下:每日工作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必须安排劳动者休息一天,而且每周不能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延长员工时间的,那么要提高工资报酬。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用
16,252 2022.06.15 -
01:06
土地换社保能拿多少钱一个月?
土地换社保在淮安市,达到领取年龄,能拿到一个月1000元。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土地换社保属于地区
8,45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