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处理2种情况下的债务人拖欠钱不还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民间借贷债务人欠钱不还,债权人要怎么办? 通常情况下债权人是不能直接行使强制权的,包括扣押财产的行为。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债主可以扣押债务人的财产。下列两种情况下是允许债权人扣押财产的: 1、按合同约定一方占有对方的财产,对方不按照合同给付应付款项超过约定期限的,占有人有权扣押该债务人的财产。 应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债权人未按合同的约定事先占有对方财产的,不能行使留置权。 (2)如果债务人的侦务与债权人依合同约定占有的财产无关,则不能发生留置权。 (3)债务人的债务未到履行期限,也不能扣押债务人财产。因为到期不履行债务,债权人权利受到侵害,才有正当行使扣押权来保护自己权利的必要性。若债务未到展行期,债务人仍有可能在此期间内履行债务,没有扣押的必要。 2、当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一定的财产物为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便可扣押抵押物,并可以抵押物的价值优先实现自己的债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欠钱的是债务人。债务人,通常指根据法律或合同、契约的规定,在借债关系中对债权人负有偿还义务的人。在财务会计学的术语中,债务人是指欠别人钱的实体或个人。简单地说,债务人也可以理解成是买方,而对应的债权人可以理解成卖方。
债务无法偿还的,债务人可以提前向债权人申请延期或者分期偿还,如果债权人同意的,则按其约定来处理;如果债权人不同意的,债务人仍需要按照原期限来还款;如果债务人逾期不还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维权。
-
债务人拖欠钱务能怎么处理
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协商,协商应当是最友好和最省事的方式。 2、调解 因债务人的原因不能约期履行债务而又不能与债权人协商一致时,经由中间人调停,促成双方当事人谅解,达成新的协议。 3、申请仲裁 双方当事人将争议交给共同信任并无直接利害
2020.05.16 81 -
债务人拖欠钱务要怎么处理
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协商,协商应当是最友好和最省事的方式。 2、调解 因债务人的原因不能约期履行债务而又不能与债权人协商一致时,经由中间人调停,促成双方当事人谅解,达成新的协议。 3、申请仲裁 双方当事人将争议交给共同信任并无直接利害
2020.06.10 62 -
该怎么处理拖欠债务的情形?
拖欠债务的情形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处理,如果当事人要提起诉讼,需要准备好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2020.07.05 135
-
债务人不还钱的情况下该怎么办
欠钱不还是民事纠纷,那么就可以通过法院诉讼来解决。 (1)收集相关证据证明债务属实; (2)去法院起诉,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3)法院起诉、立案、庭审、判决; (4)胜诉后,如果对方在判决生效两年内没
2023-06-11 15,340 -
如果欠债人不还钱或无力偿还债务这种情况下,债主就拿
欠债人无力偿还通常有如下处理方式: 1.与欠债人协商,取得对方详细情况,可以适当延期或者减免债务。 2.如果不同意延期或者减免债务,欠债人或许可能采取拖,如果上法院起诉,对欠债人来说一般可以拖半年到一
2022-10-18 15,340 -
个人欠款拖欠不还的情况要怎么处理
对于这种个人欠款拖欠不还的情况,首先要保护好证据,也就是欠条;如果没有欠条,你可以让他承认借钱的事实,然后进行录音录像作为证据;有了证据,你就可以向法院起诉了。
2022-07-03 15,340 -
长期拖欠债务的情况下怎么解决
长期拖欠债务的情况可以与对方沟通协商解决,或请求有关机构进行调解,无法达成一致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赔偿责任。起诉符合法定的条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2022-06-08 15,340
-
00:56
别人拖欠钱不还怎么办别人拖欠钱不还债权人可以起诉处理,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债务人还钱。起诉需向法院提交以下材料:一、可以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二、证明借款关系存在的证据;三、证明已偿还借款的证据;四、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依据。借款人应该按照约定的期限
1,466 2022.05.11 -
01:06
拖欠工资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怎么办拖欠工资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员工的可采取的救济方法具体如下: 1、与公司自行协商解决争议; 2、通过第三方组织进行调解; 3、进行投诉举报; 4、申请仲裁,提起诉讼。被拖欠工资后,当事人没有证据的,当事人应当尽量收集证据,例如证明劳动关系成立
1,072 2023.01.04 -
01:16
欠款人拖着不还钱怎么办欠款人拖着不还钱,债权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维权: 1、向对方发出书面催款函,书面通知对方还款; 2、向对方发律师函,给对方法律上的威慑; 3、通过起诉的方式追回欠款。向法院起诉的,那么一定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如果超过诉讼时效,那么很大可能失
748 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