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聘赔偿金的税率是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文件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退职费、安置费等所得要按照以下方法计算解聘补偿金:1.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即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具体平均办法: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2.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3.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4.个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对个人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得税。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考虑到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数额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对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
如果是个体户,被核定了税,每个月都要按时申报及缴纳的,如果开了对公账号就能在对公账号上扣款,如果没有对公账号,就要去到税务机关刷卡扣款。如果是公司性质的企业,即便你开了对公账号,如果没有开票,每个月都是不用缴税的。除非企业有收入,开了F票,就需要缴纳相应的税款,开了对公账户,跟银行签订了扣税协议的话,就可以直接从对公账户里扣税了。虽然对公账号与是否交税关系不大,但企业开立对公账号,银行要收取对公账号管理费,费用收取根据每家银行规定而各有区别。
-
公司提出的辞职赔偿金税率是多少
1、按国家规定:离职获得的经济补偿金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才需要征税。例如:北京市2012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62677元,3倍就是:188031元,经济
2022-08-04 15,340 -
公司解聘员工赔偿多少
公司辞退员工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1.协商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超过12年的,按12年算) 2.因病或非因工伤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医疗补助费(不低于6个月工资,重病加50%,绝
2023-05-26 15,340 -
公司裁员赔偿金税率
经济补偿金不一定要交税,因为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如果劳动者获得的经济补偿金的总数额不超过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2022-11-13 15,340 -
公司解聘员工赔偿标准是多少
公司解散员工赔偿: 1、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单位因劳动合同的解除或终止需要向劳动者给予经
2022-08-11 15,340
-
01:15
公司解散员工赔偿多少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因为有关原因导致解散的,应该给予员工一定的经济补偿,通常情况下,公司应该要提前30天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事情,并依据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按照员工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按0
1,495 2021.03.24 -
00:51
合同没到期公司解聘该怎么赔偿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尚未到期,用人单位就单方面辞退劳动者的,需要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的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以职工的工作年限为准,工作每满一年用人单位就要支付一个月工资。若工作满六个月但不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尚未满六个月的
3,826 2022.05.11 -
00:51
租赁合同的印花税税率是多少
租赁合同是属于财产租赁合同,需要缴纳印花税。财产租赁合同为应纳税凭证。税率是1‰。印花税是由纳税人按照1‰的比例自行购买并粘贴印花税票,就表示完成了纳税义务。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数额=应纳税凭证记载的金额(费用、收入额)乘以适用税率;应纳
3,08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