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里的一方迟延支付应付利息该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合同没有约定利息,一方迟延支付,另一方是可以主张利息,一般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合同一方有起诉时主张的,法院就会在判决书中明确写明利息的承担,判决生效之后,申请执行的范围也是判决的内容加上迟延履行的利息。 生效判决迟延履行利息最新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2014年8月1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给付该利息的,不予计算。 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 第二条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自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分期履行的,自每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履行期间的,自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加倍支付迟延给付利息是合理的。具体的计算公式为:执行款=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同期贷-款基准利率×2×迟延履行期间。
具体计算方法: (1)执行款=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2)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同期贷款基准利率×2×迟延履行期间。
-
延迟交付房屋或迟延支付房款怎么办?
对于延期交付房屋或迟延支付房款的处理是:守约方应当发出催告,经催告在合理期限内履行的,守约方不能解除合同但可以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经催告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且违约方没有给出正当理由的,守约方可以解除合同,一切损失由违约方承担。
2021.04.10 199 -
加倍支付迟延期间债务利息怎么算
加倍支付迟延期间债务利息的计算如下: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给付该利息的,不予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
2022.04.14 2,804
-
支付迟延利息合理吗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未在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规定的期限内履行支付金钱的义务的,应当在延期履行期间加倍支付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在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规定的期限内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
2021-11-26 15,340 -
加倍支付迟延给付利息合法吗?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
2022-06-24 15,340 -
合同没约定利息, 一方迟延支付, 另一方可以主张利息吗
合同没有约定利息,一方迟延支付,另一方是可以主张利息,一般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合同一方有起诉时主张的,法院就会在判决书中明确写明利息的承担,判决生效之后,申请执行的范围也是判决的内容加上迟延履
2022-05-05 15,340 -
加倍支付迟延给付利息合法吗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
2022-05-14 15,340
-
00:56
合同到期货款一直不支付怎么办
合同到期,货款一直不支付,债权人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进行追讨。向法院起诉,追讨货款的流程如下: 1、准备民事起诉状,并且整理好证据; 2、向管辖法院递交立案材料,办理立案手续; 3、收到立案通知书及缴费通知后,及时缴纳诉讼费; 4、成功立案之后
1,994 2023.01.04 -
01:16
什么是迟延履行债务利息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3条规定,加倍计算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一个整体概念,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两部分。一般债务利息,是指在生效法律文书中,根据民法典等实体法规定所确定的利息。加倍部分债务利息,是指在
2,503 2022.04.17 -
01:12
好友借款没有约定利息,还需要支付利息吗
好朋友之间的借款,如果双方事先没有约定利息的话,根据法律规定视作双方是无息借贷。换句话说,如果双方事先没有在借贷合同中约定利息,出借人就不能主张对方支付利息。这主要根据了,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中,出台的司法解释第25条的规定。
1,64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