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保险到期不交什么时候可以辞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员工在生育前和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没有缴纳生育保险金,那么员工是无法享受生育保险金的。但是在部分地区规定只要员工在生育前缴纳生育保险满一年以上即可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根据不同地方规定进行执行。依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第五十五条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一)生育的医疗费用;(二)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第五十六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二)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生育险暂时没报下来,劳动者可以辞职。辞职后已经生育的劳动者仍然可以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到账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根据生育保险政策规定,生育津贴必须由用人单位进行申领。 企业必须在女职工生育次月的20-25日,在社保中心财务部扣款后携带规定资料前往当地社保机构办理申领手续。 一般在申领月份的次月中下旬生育津贴款项到达单位账户上,再由单位支付给个人。
-
生育保险什么时候到账
到账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根据生育保险政策规定,生育津贴必须由用人单位进行申领。 企业必须在女职工生育次月的20-25日,在社保中心财务部扣款后携带规定资料前往当地社保机构办理申领手续。 一般在申领月份的次月中下旬生育津贴款项到达单位账户
2020.09.19 181 -
生育保险什么时候到账啊
生育保险的到账时间一般在申请领取生育保险的一个月内。在生育之后,由职工或者用人单位持当地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婴儿出生等证明材料,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手续。
2020.07.17 238 -
拿到生育险多久可以辞职
如果劳动者想要辞职,需要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如果是在试用期,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符合规定条件的职工,可以持规定的材料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领生育保险待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
2020.11.28 494
-
生育险交到什么时候可以报销
生育险一般在生育的第二个月就可以报销了,最晚在当年报销。同时报销需满足下列条件: 1、用人单位为职工累计缴费满1年以上,并且继续为其缴费; 2、符合国家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定。
2022-06-24 15,340 -
生育险到什么时候可以报销
生育险一般在生育的第二个月就可以报销了,最晚在当年报销。同时报销需满足下列条件: 1、用人单位为职工累计缴费满1年以上,并且继续为其缴费; 2、符合国家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定。
2022-11-13 15,340 -
生育保险什么时候到账
到账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根据生育保险政策规定,生育津贴必须由用人单位进行申领。 企业必须在女职工生育次月的20-25日,在社保中心财务部扣款后携带规定资料前往当地社保机构办理申领手续。 一般在申领
2022-10-15 15,340 -
生育险什么时候交可以报销
生育险一般在生育的第二个月就可以报销了,最晚在当年报销。同时报销需满足下列条件: 1、用人单位为职工累计缴费满1年以上,并且继续为其缴费; 2、符合国家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定。
2022-07-23 15,340
-
01:15
交了五险为什么查不到生育险
交了五险查不到生育险的原因是,生育险与医保险合并了。在2019年3月份的时候,国家发布政策文件,要求各统筹地区需在2019年底前,出台生育险与职工医保的合并方案。目前超20个省份,公布了合并方案:包括广东、广西、山东、山西、河北、甘肃、宁夏
35,661 2022.04.17 -
01:19
养老保险什么时候可以领
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要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当事人满足了规定的缴费年限。2、当事人达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当事人,需要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才能在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具体而言,法定最低的缴费年限是1
1,390 2022.04.17 -
00:51
生育保险可以报销多少
生育保险可以报销多少,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每个地方的报销比例是不一样的,必须根据当事人的缴费地方进行确定,一般来说,以下费用都可以进行报销: 1、生育的医疗费用; 2、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当事人按
3,20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