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直接走就不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可以马上离职,应该完成交接,按正常离职流程离职,经济补偿金计算如下: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可以。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期满之日既可自离。递交辞职(要有书面证明,带时间的,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辞职信)申请即可,自己一定要留底,要有老板的签字证明,或者带时间的电子邮件也可以做证明。
租房不要押金可以直接走。押金退还条件:租赁合同可协商;前终止租赁合同的,属于违约;如果约定违约不退还押金,房东有权不退还押金;合同没违约,退还押金。
-
不离婚直接走可以吗
不离婚不可以直接走。在审判实践中,离婚案件缺席审理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被告下落不明而采用公告送达、缺席审理;另一种是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缺席审理。也就是离婚一方当事人说找不到配偶,也可以离婚。丈夫或者妻子杳无音信后,配偶
2022.04.28 996 -
辞职不要工资可以直接走吗
工资不要可以随时辞职,对于试用期内的职员,随时离职的处罚一般也就只是不能获得当月的工资,故此若是职员并不想要获得工资,那么随时离职也是可以的。但是对于那些正式的职员,若是随时离职,不仅会被扣除工资,还有可能被要求支付违约金。
2020.07.23 724 -
辞职不要工资直接走可以吗
工资不要可以随时辞职,对于试用期内的职员,随时离职的处罚一般也就只是不能获得当月的工资,故此若是职员并不想要获得工资,那么随时离职也是可以的。但是对于那些正式的职员,若是随时离职,不仅会被扣除工资,还有可能被要求支付违约金。
2020.07.14 546
-
辞职不批可不可以直接走
1、劳动者在试用期辞职,如果采取协商一致的解约办法,则单位不批不可以直接走;如果提前三日通知单位,即使单位不批,在三日后可以走;如果是依法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则可以立即走。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
2022-11-05 15,340 -
辞职是不是不报领导就可以直接走?
若劳动者已经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或试用期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领导不批可以直接走;若是为依法履行通知程序的,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022-11-04 15,340 -
没签可不可以直接走人
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得以没有劳动合同为由直接走人。除劳动者以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为由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可以书面提出后直接走人。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2022-10-17 15,340 -
不转正不要工资,可以直接走吗?
正式员工离职提前30天告诉单位,如果在试用期内提前3天告诉单位。
2022-10-20 15,340
-
01:20
签了劳务合同想辞职可以直接走吗?
签了劳务合同想辞职,可以直接走。劳务合同不同于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的劳动者与用工者之间,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也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调整,而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劳务合同相对于劳动合同,较为自由,不仅体现在用工上,在辞职上
12,631 2022.04.17 -
00:57
劳务合同想走就可以走吗
劳务合同不是想走就可以走。劳动者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后是不可以随时辞职的,劳动者辞职的,只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
5,763 2022.04.17 -
01:00
有借条可以直接起诉吗
有借条可以起诉,但是不一定能胜诉。民间借贷纠纷,主张还款的债权人需要提供相关债权凭证,即借条。除此之外,还需要证明出借款项已实际支付给借款方,并提供回单凭证等证明。最好明确知悉借款方身份信息,以便于法院通知被告应诉,也便于后续判决生效后的执
3,71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