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可以补签吗?还是不能补签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关于合同补签,例如,用人单位事后补签劳动合同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为“补签”,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事后签订劳动合同,把合同期限往前移,签订日期为补签合同的时间。另一种为“倒签”,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事后补签劳动合同,将合同期限往前移,同时将签订日期写成劳动关系建立之初的时间。“倒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往往拿不到用人单位未按期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因为在审理过程中存在举证难的问题。并且,如果“倒签”是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共识,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就符合民法关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就是有效的。因此,提醒劳动者:在补签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慎重,要正确理解“倒签”与“补签”的差异,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时,只有将签订日期写明为签合同的日期,才能定为“补签”,才能证明签订劳动合同的真正日期,也有利于劳动者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补签劳动合同相关知识: 1、“公司要补签劳动合同”,从用工之日到补签之前扣除一个月后,按《劳动合同法》应支付双倍工资。 2、“如果员工拒绝签合同”,可按《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书面通知本人:“XX日前来人力资源部签订劳动合同,如逾期不签,劳动关系自动终止”。(送达本人并由本人签字收到) 3、如果以后此人“就此事索赔双倍工资”,本人签收之日之后的不必支付双倍。 4、一般来说,愿在公司干的员工不会不签合同(因为保障了他的合法权益),也不会向公司索赔补签前的双倍工资(因为人是讲道理的,自己并没有付出双倍的劳动)。 5、不排除一些贪心者恶意不签合同,等着索赔双倍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不补签劳动合同,并且可以申请赔偿。未签劳动合同属于用人单位的责任,补签劳动合同时应该签订日期应该是当日日期,并且用人单位应该向劳动者支付未签订合同期间自用工满一月起至未满一年期间的双倍工资。
-
劳动合同签完可以补签吗
如果劳动合同掉了,是可以要求补签的。由于劳动合同是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的,因此双方可以协商补签劳动合同,或者直接复制用人单位保存的那份合同文本,并加盖单位的印章。
2020.10.28 133 -
可以补签劳动合同吗?
可以补签,也有权要求支付双倍工资。但是补签了之后,对于维权要求支付双倍工资会有不利,关键是无法证明合同是补签的 1、“公司要补签劳动合同”,从用工之日到补签之前扣除一个月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应支付双倍工资。
2020.07.25 166
-
可以不补签劳动合同吗
可以,并且可以申请赔偿。未签劳动合同属于用人单位的责任,补签劳动合同时应该签订的日期应该是当日日期,并且用人单位应该向劳动者支付未签订合同期间自用工满一月起至未满一年期间的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
2022-05-13 15,340 -
补签劳动合同还能续签吗
1、劳动合同到期后不会自动延续,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对方是否续签。 2、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3、但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
2022-11-06 15,340 -
劳动合同不签可以要求补签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
2022-03-13 15,340 -
劳动合同可不可以补签?
1、劳动合同可以在入职后再补签,但自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的一个月内,必须及时签订好; 2、超过一个月的,用人单位每月要赔偿劳动者双倍的工资,最多赔偿十一个月。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022-11-10 15,340
-
01:08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有补偿吗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具体可以分为: 1、用人单位在继续维持原来的劳动条件情况下,员工本人不愿意续签的,则用人单位无需作经济补偿;如果是所在单位降低员工原来的劳动条件,导致员工不续签的,则用人单位需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 2、如果是用人单位不愿
4,103 2022.05.11 -
00:54
不签劳动合同被辞退怎么补偿
不签劳动合同被辞退的补偿,一般可以分为以下的四种情况,具体如下: 1、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2、按年限计算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补偿金; 3、按工资计算基数,即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补偿金。 经济补偿
1,653 2022.04.17 -
01:09
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有补偿吗
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有补偿的;当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到期之后,如果用人单位不愿意与员工继续续签,则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为:经济补偿按照员工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计算,其中工
44,57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