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上班期间工伤赔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农民工工伤赔偿:一、医疗费1、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2、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服务协议,并公布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名单。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等部门制定。3、经办机构按照协议和国家有关目录、标准对工伤职工医疗费用、康复费用、辅助器具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并按时足额结算费用。4、受害人获得工伤事故医疗费赔偿有前提条件,即除紧急情况外,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且其各项费用需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在满足上述条件后,受害人可获得医疗费赔偿。二、康复费赔偿时,如当事人身体尚未康复,确需继续治疗的,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对损伤经治疗后体征固定而遗留后遗功能障碍确需再次治疗的,或伤情未恢复的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农民工在上班期间受到的是工伤,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工伤赔偿;属于工伤但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全部工伤保险待遇;属于第三人侵权造成人身伤害的,由侵权人支付人身损害赔偿;其他。
-
农民工上班期间受伤赔偿找谁要
农民工上班期间受伤,赔偿找用人单位要。农民工应有权直接向用人单位或组织主张赔偿赔偿责任。包工头与农民工之间按照民法上的雇主—雇员侵权责任规定,确定双方的赔偿责任。农民工应有权直接主张赔偿赔偿责任发包方或分包方向农民工赔偿后有权向包工头追偿。
2021.03.29 120 -
农民工上班期间受伤如何办理赔偿
农民工上班期间受伤,属于工伤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属于工伤但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全部工伤保险待遇;属于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的,由侵权人支付人身损害赔偿,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支付工伤赔偿;其他
2021.01.29 163
-
在上班期间农民工工伤脾脏切除有多大赔偿
属于工伤的,先申报工伤事故认定,根据伤残鉴定等级结果和受伤者收入水平及个人等因素,才能确定具体赔偿项目和金额,而后再协商,无法达成一致的,可以诉讼解决,必要时,委托律师为你处理。
2022-08-20 15,340 -
农民工在上班工地受伤怎么赔偿,农民工在工地上受伤
如果说是农民工且超过六十岁,一般情况下是能够评定上的,前提得符合工伤条件,以下是工伤认定程序,只有认定为工伤才能够要求工伤赔偿,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要在事故发生的
2022-03-26 15,340 -
农民工上班期间眼角膜重度烧伤,怎么赔偿
对于职工上班期间,一般来说,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三)
2022-09-22 15,340 -
农民工在工地上班期间意外死亡怎么赔偿
属于工伤,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39条的规定赔偿。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
2022-03-25 15,340
-
01:23
农民工工伤赔偿程序
公司或者用人单位如果出现员工受伤是可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解决农民工工伤赔偿的流程的办法
644 2022.05.13 -
01:09
农民工工伤赔偿计算标准
在个案中,具体的赔偿金额取决于当地的生活水平、工伤职工的工资和其伤残情况等因素。建议先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后认为构成伤残的,可以再进一步申请伤残等级的评定。具体伤残等级评定结果出来之后再找用人单位赔偿。工伤认定伤残等级共有一至十级。第一级
2,401 2021.04.25 -
01:00
上班途中工伤怎么赔偿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在已经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工伤职工可以向县级以上的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伤残等级,包括劳动能力
1,66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