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签劳动合同如何向用人单位要求经济补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能提出劳动仲裁要求经济补偿,但可能面临仲裁时效的诉讼风险。没签劳动合同员工辞职时可以拿到以下的报酬:1、员工应付的劳动报酬;2、从建立劳动关系起一个月内没签劳动合同,公司还要依法支付一年内的双倍工资。具体而言,就是从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公司还是没签劳动合同的,不仅要按规定支付应付的工资,还要额外支付增加一倍的工资作为惩罚性赔偿,并且支付时间最长是十一个月,可以向劳动局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以及提起诉讼主张权益。无故辞退导致失业也是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主张经济补偿的情形有: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六)用人单位依照本法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七)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八)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九)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十)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十一)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十二)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有没有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会有赔偿。以劳动者工作年限为基础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进行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个月工资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按半个月工资计算;非法解除的按照上述标准双倍赔偿。
2020.10.17 121 -
用人单位主动解除合同如何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主动解除合同经济补偿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计算,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个月工资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按半个月工资计算。
2022.08.11 139
-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者索要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金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 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
2022-01-07 15,340 -
没有劳动合同如何要求经济补偿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能提出劳动仲裁要求经济补偿,但可能面临仲裁时效的诉讼风险。没签劳动合同员工辞职时可以拿到以下的报酬:1、员工应付的劳动报酬;2、从建立劳动关系起一个月内没签劳动合同,公司还要依法支付一
2022-04-13 15,340 -
用人单位不续签劳动合同可以要求经济补偿吗
一、公司不续签劳动合同不一定有赔偿的。 二、具体情况有如果单位不续签,需要进行经济补偿、如果员工不续签的情况下,如果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原来劳动条件,员工仍然不续签的,则不进行经济补偿; 三、如果单位降低
2022-06-25 15,340 -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单位可以要求付经济补偿吗
没续签劳动合同单位不愿意续签的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员工不愿意续签的应根据具体情形判断是否支付经济赔偿金。
2022-11-04 15,340
-
00:47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是什么意思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意思不需要进行经济补偿。因为经济补偿是有法律规定的,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符合法定情形的,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不符合法定情形的,无需支付经济
1,743 2022.05.11 -
01:03
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怎么补偿
用人单位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需要向劳动者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
1,628 2022.04.17 -
01:03
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如下: 1、在试用期间经过培训、学习仍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了规章制度的,例如泄露了保密的内容; 3、存在严重的不可挽救的失职行为,给用工单位造成巨大损失; 4、同时与其他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4,04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