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婚时候孩子的抚养权是怎样分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原则:自愿离婚;倾斜保护女方和子女利益;保护无过错方;合理解决纠纷子女的抚养:①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③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财产分割: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在离婚时,可以按照以下规定分割财产:夫妻一方财产的归一方所有。共同财产的,协议优先,协商不成的,法院会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抚养权的规定是: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离婚孩子抚养权的分配: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法院判离婚的时候怎样判孩子的抚养权?
离婚法庭对抚养权的判决规定: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2021.01.17 148 -
离婚的时候孩子抚养权怎么判
离婚孩子判抚养权,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父母双方的情况判抚养权,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双方父母的生活水平等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定孩子归哪一方抚养。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哺乳期离婚孩子怎么判子女的抚养权归谁 哺乳
2022.12.01 180 -
离婚的时候怎么判孩子抚养权
关于离婚时小孩抚养权的判决,不足两周岁的一般会判给母亲;两周岁以上的,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法院也要综合考虑子女的意见。
2021.02.16 180
-
离婚的时候孩子抚养权怎样分配
1、如果孩子在两周岁以下,一般由女方直接抚养,但是女方不愿抚养或者有不利于抚养孩子的情况的除外; 2、对于两周岁以上的孩子,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3、子女已满八
2022-10-12 15,340 -
在离婚的时候孩子抚养权怎么算
能证实其家庭暴力的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
2022-04-10 15,340 -
离婚时候孩子的抚养权和抚养费怎么分
孩子的抚养权及抚养费如双方协商不成,法院一般根据双方的经济条件、家庭状况、孩子成长背景以及哪一方的生活环境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发展来判决,原则上2岁以内的孩子原则上由女方抚养,另一方根据当地消费水平等情况
2022-02-20 15,340 -
怎样争取孩子的抚养权?离婚的时候孩子的抚养权归谁?
关于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双方可以协商,若不能协商,双方就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可以起诉到法院,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如生活环境、工作条件、经济收入、教育背景、小孩年龄等综合情况来判决,总之,孩子的抚养权归谁法
2022-05-07 15,340
-
01:22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怎样分配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的分配,需视情况而定: 1、如果子女在2周岁以内的,一般由女方抚养,母亲有以下情形的除外: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 (
582 2022.11.21 -
01:11
离婚的时候就判定孩子抚养权吗
离婚的时候就会判定孩子的抚养权。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夫妻双方都应对孩子的抚养权作出一定的判定。这主要是因为,离婚意味着夫妻双方婚姻关系的解除,并不意味与婚生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的解除。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84条的规定,父母与子女之间
1,340 2022.04.15 -
00:57
夫妻离婚孩子抚养权是怎样的
夫妻离婚孩子抚养权,按以下三种情形确定: 1、孩子不满两周岁,这种情况下通常是直接判给母亲抚养,除非目前这边有不适合抚养孩子的情形; 2、已满两周岁,未满八周岁的子女,这种情况下协商不成,法院通常会看谁抚养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生活和成长;
495 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