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中可以拍卖民事财产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6号) 第十九条拍卖时无人竞买或者竞买人的最高应价低于保留价,到场的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执行债权人申请或者同意以该次拍卖所定的保留价接受拍卖财产的,应当将该财产交其抵债。 …… 第二十八条对于第二次拍卖仍流拍的不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本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将其作价交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执行债权人抵债。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执行债权人拒绝接受或者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债的,应当在六十日内进行第三次拍卖。 第三次拍卖流拍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执行债权人拒绝接受或者依法不能接受该不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抵债的,人民法院应当于第三次拍卖终结之日起七日内发出变卖公告。自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内没有买受人愿意以第三次拍卖的保留价买受该财产,且申请执行人、其他执行债权人仍不表示接受该财产抵债的,应当解除查封、冻结,将该财产退还被执行人,但对该财产可以采取其他执行措施的除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全部解除、部分解除与损害赔偿在债务人已经提供了部分给付而就余下的部分发生不履行之时,由于合同可能全部解除或部分解除,解除与期待利益赔偿的关系也有所不同。全部解除的前提是,债权人对于债务人已提供的给付不享有利益。至于债权人对于部分给付是否无利益,应以债权人通过订立合同所追求的利益为出发点,考察部分给付的保留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债权人的利益。部分解除,部分给付与部分对待给付的交换对于债权人而言是否较合同正常履行时不利。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覆盖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从小时候的责任能力认定,长大后的结婚生子,工作的合同订立,意外的侵权纠纷,年老的继承等等都被民法条文包裹着。
-
民法典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著名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曾经说过,“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保护民事权利,不仅为社会长治久安筑牢基础,而且有利于调动全民积极性,发展社会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民法既是强国之法,也是富民之法。《民法典》的颁布,是民事权
2021.03.26 20,539 -
儿子35岁离婚后我们一起生活着
夫妻双方离婚可以就财产分割,子女抚养进行协商,协商不成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
2021.01.13 244
-
缓刑对我们生活有影响吗
对于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依法进行社区矫正。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处的刑罚不再执行,公开宣告,但个人档案仍将保留,不能消除。恐怕缓刑案件对参军或报考公务员有一定
2021-11-27 15,340 -
厂里放我们的假不想给我们生活费怎么办?
收集逼迫或者变相逼迫劳动者离职的违法证据,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根据《》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提起诉讼,也
2022-10-03 15,340 -
我们同居生活财产如何分割?
同居的,双方应当协商分割财产;如果是可分割的共有财产,则按照双方占有的财产份额进行分割。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收入和购买的财产属于共同财产的,可以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根
2021-11-23 15,340 -
不离家我们还可以性生活吗
两性生活,一是取决生理需求,二是取决于感情。如果你们有感情,就可以。如果没有感情,但生理需要,有性生活,也能理解。看你们自己决定。只是如果其中一方找到另一伴以后,不好向他的另一伴交待而已。
2022-10-10 15,340
-
01:14
凭什么强制报废我们的车
强制报废车辆是因为车辆的使用已经达到一定年限,或者因为其他原因造成车辆严重损坏且无法修复,如果继续使用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和环境生态保护,因此依照政府规定应当进行报废处理。根据最新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的相关规定可知,私家车的使用不
1,233 2022.06.22 -
01:12
公司拖欠我们工资怎么办
拖欠工资分两种情况,自离员工需要到司正式办理离职手续后方可为其结算工资。正常离职的员工有权要求当即结清工资款项,如无纠葛可等下个月公司发薪日一并打卡发放。如果产生其他问题,可申请劳动仲裁,并可要求就拖欠工资予以补偿,尽可能与原公司人力资源部
880 2022.04.17 -
01:23
拖欠农民工工资我们应该怎么办
农民工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可以先找老板进行协商、调解,最好让老板写个欠条;协商不成的,可以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以上方法都没办法解决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需要注意的是,员工应该及时收集并保存好工资欠条和任职证明等
1,94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