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保险单不交以后可以辞职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员工在生育前和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没有缴纳生育保险金,那么员工是无法享受生育保险金的。但是在部分地区规定只要员工在生育前缴纳生育保险满一年以上即可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根据不同地方规定进行执行。依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第五十五条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一)生育的医疗费用;(二)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第五十六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二)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生育险暂时没报下来,劳动者可以辞职。辞职后已经生育的劳动者仍然可以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生育险不能自交缴纳,是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缴费比例缴纳的。所以当你辞职之后,就不能缴纳生育险,只能去找新的工作,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时候用人单位就会帮你缴纳生育险了。
-
辞职后个人可以自己交生育保险吗
生育保险属于职工五险中的一种,生育保险一般由公司缴纳,职工个人不能缴纳生育保险。 个人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部分地区的医保保险是包含生育报销的,但是报销的额度没有职工保险中的生育保险报销的多。 根据《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
2020.08.16 193 -
生育保险可不可以单独交
生育保险不可以单独交。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或社会对生育的职工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的社会保险制度。生育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规定
2022.07.02 1,566 -
辞职后个人可以自己去交生育保险吗
辞职后个人不可以自己去交生育保险。生育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建立生育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属于职工五险之一,由单位全额支付,个人无需缴纳,即不可以个人名义缴纳。
2020.08.11 142
-
辞职后可以自己交生育险吗
个人不能缴纳生育保险。因为我国的《社会保险法》第53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
2023-03-04 15,340 -
单位可以不交生育保险吗?
单位需要缴纳生育保险。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职工不缴纳。用人单位不缴纳的,职工可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举报。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则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
2022-06-19 15,340 -
自己辞职可以自己交生育保险吗?
个人的名义是不能缴纳生育保险的,必须要挂靠单位,由单位为其缴纳。根据《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的规定,实行社会统筹,建立保险基金,由企业缴纳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2022-08-18 15,340 -
生育保险离职后可以吗
1、生育保险一般是离职就失效的。 2、如果在职职工具有生育享受产假、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等情形,并且由用人单位缴费满一定年限的,可以依法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
2022-11-07 15,340
-
00:56
单位交的养老保险辞职了可以退吗单位交的养老保险辞职了不可以退。可以把养老保险转移到新的工作单位,或者自己办理账户,转移到自己的账户上,缴纳养老保险满15年,并且年龄到退休年龄,可以办理领取手续。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养老保证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
6,076 2022.05.11 -
00:51
单位交的社保辞职了可以自己交吗单位交的社保辞职了,也可以自己交的。法律明确规定,社会保险应当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劳动者从用人单位辞职后,未找到新单位的,可以选择由本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但是,个人只能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
13,739 2022.05.11 -
00:51
生育保险可以报销多少生育保险可以报销多少,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每个地方的报销比例是不一样的,必须根据当事人的缴费地方进行确定,一般来说,以下费用都可以进行报销: 1、生育的医疗费用; 2、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当事人按
3,22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