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审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裁判吗?三审裁定的效力是怎样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民事诉讼法》对二审裁判文书何时生效只字未提,仅在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行政诉讼法》对此也没有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七条中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七条规定“第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从上述法条可以看出,我国的三大诉讼法均没有对二审裁判文书的生效时间作出明确的规定。 我国法律对一审判决生效很明确,自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为上诉期,过15日未上诉的判决就生效。而二审判决作为终审判决,并没有上诉期,二审判决何时算生效没有明文。只在民诉法中规定。我国法律对一审判决生效很明确,自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为上诉期,过15日未上诉的判决就生效。而二审判决作为终审判决,并没有上诉期,二审判决何时算生效没有明文。只在民诉法中规定,“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也就是人民法院在庭审结束后另定日期宣告判决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其法律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得对裁判再行上诉; (2)不得就同一诉讼标的,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但是,判决不准离婚、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以及判决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除外; (3)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裁定和判决是终局的。当事人如认为二审裁判有错误,只能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法院申请再审,而不能再对二审裁定或判决提出上诉。同时,当事人也不能再就同一个诉讼标的,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对于二审裁定和判决,义务人应自觉履行,如果不履行,对方当事人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二审裁判的效力如何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其法律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得对裁判再行上诉; (2)不得就同一诉讼标的,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但是,判决不准离婚、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以及判决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调解维持收
2020.09.10 461 -
二审裁判的效力哪方面
二审裁判的效力分别有:两审终审,不得对裁判再行上诉;不得就同一诉讼标的,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除外;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法律其他规定。
2020.06.29 81
-
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这种生效的判决、裁定的法律效力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当事人不得再行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裁定书是终审
2022-02-15 15,340 -
一审的裁定和判决审理的期限是?二审的裁定和判决审理的期限是?
一、刑事案件(一)普通程序审理第一审刑事公诉案件,被告人被羁押的第一审刑事自诉案件,第二审刑事公诉、刑事自诉案件的审理期限为一个月,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经本院院长批准,可
2022-10-07 15,340 -
二审判决和裁定的效力如何
第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2022-10-25 15,340 -
二审原审裁判的效力是如何的
1、两审终审,不得对裁判再行上诉; 2、不得就同一诉讼标的,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除外; 3、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4、法律其他规定。 5、的《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 被告人
2022-06-25 15,340
-
00:59
对二审发回重审的裁定不服
对二审发回重审的裁定不服,可以申请审判监督程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
5,226 2022.05.11 -
01:18
判决与裁定的区别是什么
判决和裁定,虽然都是法院在民事诉讼中作出的一种决定,两者都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但是二者的区别在于以下3点: 1、两者的适用事项不相同。裁定一般要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的问题,目的旨在是使人民法院有效地指挥诉讼,清除诉讼中的障碍,推进诉讼进
3,097 2022.04.15 -
00:57
二审刑事终审判决不服怎么办
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向人大信访部门进行反映。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
2,228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