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重婚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重婚是破坏国家婚姻制度的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证据确凿的重婚行为要依法定罪处罚,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一夫一妻制度。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即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婚姻关系。构成重婚须具备两个要件: 1、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已存在有效的婚姻关系,或者说前一婚姻关系仍然有效存续。这是构成重婚的前提条件。如果双方均没有婚姻关系的存在,是未婚、离婚或丧偶的人,自不构成重婚。如果一方或双方虽有婚姻关系,但其婚姻已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亦不构成重婚。但是,对于无效婚姻或可撤销婚姻的当事人,在其婚姻未被依法定程序宣告无效或撤销之前,仍属于有配偶的人,若与他人结婚,则构成重婚。 2、有配偶者与他人结婚,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称为法律上的重婚;二是虽未经结婚登记,但又与他人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称为事实上的重婚。由于法律上的重婚不易实现,故现实生活中事实上的重婚为重婚的主要表现形式。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根据有关司法解释,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按重婚定罪处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就民事责任而言,重婚为婚姻无效的法定情节之一,所以重婚当事人的婚姻为无效婚姻。
重婚的法律后果如下: 1、民事后果: (1)重婚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在法律规定的婚姻无效制度中,重婚是婚姻无效的原因之一; (2)重婚是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法院准予离婚的情形之一; (3)在离婚时,重婚是无过错方要求损害赔偿的理由之一。 2、刑事后果: 《刑法》规定,犯重婚罪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重婚的法律后果
重婚方因重婚行为而面临的法律后果是:在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当事人少分或者不分;无过错方可以要求其承担精神损害赔偿以及物质损害赔偿;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1.04.23 114 -
重婚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重婚有下列法律后果: 一、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因为重婚离婚的,无过错的一方要求离婚损害赔偿的,重婚的一方需要支付对方离婚损害赔偿。 二、承担刑事责任。重婚构成犯罪的,处以两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8.28 150 -
关于重婚的相关法律后果是什么
关于重婚的相关法律后果如下:有配偶的人以夫妻名义与他人同居,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以夫妻名义同居的,以重婚定罪处罚。重婚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根据刑法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2022.04.14 201
-
重婚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于1994年12月14日在《关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发生的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
2022-05-14 15,340 -
重婚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1、一般是对犯重婚罪的行为人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是重婚罪,我国明
2022-06-26 15,340 -
重婚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呢?
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于1994年12月14日在《关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发生的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
2021-04-28 15,340 -
重婚法律有什么后果?
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于1994年12月14日在《关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发生的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
2021-04-28 15,340
-
01:02
协议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依照合同性质的不同,其处理方式不同。因此,所签订的合同是买卖合同,租赁合同还是服务合同或其他合同,依合同性质不同,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也各不相同。在合同解除前,最好向专业人士进行详细的咨询。 通常,合同解除后,还没有履行的,要停止履行;已经履
866 2022.04.17 -
01:19
开具空头支票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开空头支票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是需要承担一定的罚款的。 按照我国当前实施的法律规定,签发空头支票或者是签发和其预留的签章不符合的支票,不采用欺骗的手段取得财物为目的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票面金额百分之五,但是,不少于一千元的
3,22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