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一方违反约定对另一方造成损害的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关于违约责任的承担,我国法律规定了多种方式,最常见的就是违约金和赔偿金。违约金是指一方当事人由于过错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应当依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支付给另一方一定数量的货币。赔偿金则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约定,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给予一定数量的货币进行赔偿。可见不同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是否给另一方造成损失,只要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条款,违约方就必须付给另一方违约金。而给付赔偿金的前提必须是一方违反合同约定,给另一方造成了实际损失。另外,如果约定了违约金方式承担责任的,如果违约方给另一方造成实际损失超过违约金的,则还应给付赔偿金,以补偿违约金之不足。一般来说,违约金的数额应当在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中约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一方违反合同另一方可以要求其继续履行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只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
一方违约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失数额如如何确定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2021.04.11 149 -
违约造成对方损失怎么办
1、合同中,有约定违约责任的,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2、合同中,无约定违约责任的,可要求对方赔偿因对方的违约,所造成的实际损失。 实际损失的计算,根据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因为对方违约,导致合同不能正常履行的前提来计算。
2021.02.22 229 -
违约方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失超过违约金的怎样处理
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一般不得超过损失的30%。 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给对人造成的损失的,还应进行赔偿,补足违约金不足的部分;如果违约金的数额过分高于因违约给对方造成的损失的,可予以适当减少。
2021.02.07 248
-
合同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约定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如何承担违约责任
关于违约责任的承担,我国法律规定了多种方式,最常见的就是违约金和赔偿金。违约金是指一方当事人由于过错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应当依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支付给另一方一定数量的货币。赔偿金则是指合同
2022-03-18 15,340 -
合同一方违反合同约定的
合同只约定一方违约责任的,另一方违约的,违约责任不适用另一方。违约方一般按法定方式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可由合同各方在合同里面作详细约定,对于延迟交付货物或者交付货款的可以约定延迟履行违约金。还可以约
2021-12-12 15,340 -
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的赔偿应怎么计算
造成损失它是违约责任中常用的方式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弥补守约方因对方违约所遭受的损失。赔偿损失应当遵循完全赔偿的原则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
2022-05-01 15,340 -
离婚时一方对另一方造成的损害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提出了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六个确定因素: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3)侵权行
2022-04-02 15,340
-
01:02
签合同对方违约怎么办签订合同之后,对方出现违约行为的话,当事人首先可以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但是需要注意,如果对方享有合法以及正当的抗辩事由,例如:对方是在行使法律规定的,如同时履行抗辩权或者不安抗辩权等权利的话,这时候当事人就不能够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726 2023.01.04 -
01:02
一方不同意离婚另一方该怎么办一方不同意离婚,另一方可以收集相关证据,然后前往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换句话说,就算对方坚决不同意离婚,当事人也可以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实现与对方解除婚姻关系的目的。具体来说,这主要依据了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的规定。根据第
653 2022.04.25 -
02:07
婚内一方对另一方不知情的债务该怎么办婚内一方对另一方不知情的债务该怎么办?实际上担心的就是对方私自借了一些债务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根据婚姻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婚内债务到底能否成为共同债务关键不在于说你知不知道,最核心的是另一方所借的债务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者共同生产经营,有的
93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