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经营者是否进行欺诈活动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3月15日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有关规定,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根据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所采用的手段来判断。一般来说,经营者的下列行为属于欺骗消费者权益:⑴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⑵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⑶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⑷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⑸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⑹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⑺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⑻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⑼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⑽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⑾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⑿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⒀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其次,根据经营者的行为是否属于误导消费者来判断。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应当采用一般标准,即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如果该行为不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则个别消费者不得以证明自己确实发生误解来主张欺诈行为的成立。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这种损害并不意味着要求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按其性质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二)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三)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四)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五)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六)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七)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八)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九)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 (十)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十一)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十二)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十三)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
经营者进行价格活动,享有哪些权利
经营者进行价格活动,享有的权利有:独立制定市场调整价格;在政府指导价格规定的范围内制定价格;在政府指导价格和政府定价产品范围内制定新产品的试销价格;依法举报、起诉侵犯自主定价权的行为。
2020.01.18 178 -
经营者进行价格活动,享有哪些权利
经营者进行价格活动享有下列权利: 1、独立制定市场调整价格; 2、在政府指导价格规定的范围内制定价格; 3、在政府指导价格和政府定价产品范围内制定新产品的试销价格; 4、依法举报、起诉侵犯自主定价权的行为。 商品的销售价格不能低于成本价格,
2022.04.15 1,211 -
经营者哪些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
经营者以下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对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规范经营者的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
2022.06.25 803
-
如何认定经营者是否实施欺诈性经营行为,经营者实施欺诈性经营行
对于经营者是否实施欺诈性经营行为的认定,应当把握以下几方面: 1、看经营者是否有欺诈的故意,即经营者在主观上是否有诱使消费者产生错误意思表示的目的; 2、看经营者在客观行为上是否采取了弄虚作假、隐瞒事
2022-04-23 15,340 -
如何认定欺诈性经营行为,经营者实施欺诈性经营行为
对于经营者是否实施欺诈性经营行为的认定,应当把握以下几方面: 1、看经营者是否有欺诈的故意,即经营者在主观上是否有诱使消费者产生错误意思表示的目的; 2、看经营者在客观行为上是否采取了弄虚作假、隐瞒事
2022-04-19 15,340 -
如何认定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呢
是否构成欺诈要看具体行为,最终由法院判决确定。
2022-10-27 15,340 -
如何判断一个商家是否欺诈消费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3月15日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有关规定,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根据经营者在提供商品
2022-03-28 15,340
-
01:31
合同诈骗和经济纠纷二者之间如何进行区分
合同诈骗触犯的是刑法,行为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而经济纠纷仅仅涉及民法,当事人只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因此,被认定为合同诈骗的,行为人要受到的处罚远远超过经济纠纷涉及的惩罚。而要区分合同诈骗与经济纠纷,就要判断行为人是否实施了诈骗行为。具体可以按
1,119 2022.04.17 -
00:53
非法经营如何判
非法经营罪是从投机倒把罪中分解出来的罪名,给司法机关留下了较大的裁量空间。非法经营罪的刑事责任,包括一般量刑标准和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一般量刑标准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以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
1,245 2022.04.17 -
00:53
经济诈骗如何判
诈骗罪,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法律上没有“经济诈骗罪”的说法,我国现行法律上所讲的经济诈骗
93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