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的孩子和财产分割怎么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 离婚解决三个问题:是否离婚、孩子的抚养权、财产的分割问题。 如果双方对上述问题协商一致,可到民政部门协议离婚。 如果协商不一致,直接上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孩子的抚养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生子女抚养权若干意见的规定》二岁以内一般给母亲,2岁-10岁考虑到孩子的抚养情况和双方的经济条件,10岁以上考虑孩子的意见。 孩子的抚养权及抚养费,一般是对方月收入20%-30%,除非对方愿意一次性全部支付,法院判决是按月支付。 关于财产;领取结婚证的时间是划分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分水岭,但并不是必然的,还需要从资金来源来分析。法院处理的现有财产,至于房子,不知是你们的婚前财产还是婚后财产,如果是婚后财产,无论以谁的名义签字,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你们的房产和存款如果是夫妻共同财产,一人一半。 如果你是准备起诉的一方,需要提供身份证,结婚证原件,如果对方不给结婚证,你需要到领取结婚证所在地的民政局调取结婚证档案。 家暴需要报警,留下证据,对你离婚以及获得精神抚慰金有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具体需要完成下列流程,才算彻底注销: 一、工商注销备案。 二、注销登报公告。 三、注销公司国税、地税登记证。 四、工商注销。 五、注销代码证。 六、注销银行账户。
具体需要完成下列流程,才算彻底注销: 一、工商注销备案。 二、注销登报公告。 三、注销公司国税、地税登记证。 四、工商注销。 五、注销代码证。 六、注销银行账户。
-
2022交通事故怎么样才算彻底结案
交通事故调解结案或者走诉讼程序才算彻底结案。交通事故认定书,只能是一种事实的结论,并不等同于结案,交通事故认定书,可以作为划分双方赔偿责任的依据,在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后期还涉及赔偿的调解。 违反交通安全的行为如下: 1、驾驶与准驾车型
2022.08.24 296 -
怎样彻底清除缓刑案底
缓刑期满案底不能删除。缓刑也是刑罚的一种,接受了刑罚就说明构成犯罪,构成犯罪就会留有案底,案底不能删除。 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
2020.06.16 196 -
多久才算彻底解除劳动关系
一般不能自动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需要与用人单位办理离职手续以此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意图辞职的,需要提前三个月通知用人单位,或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解除。
2020.04.29 119
-
公司怎样才算彻底注销
完成以下手续才算彻底注销:工商提请注销;税务提请注销并清税;银行注销基本户;工商局正式注销。《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公司申请注销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清算组负责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
2022-05-29 15,340 -
离婚了怎么样才算彻底结束?
离婚了,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一般可以理解为感情已彻底破裂。不管前妻想不想你,对你来说已成过眼云烟。如果感情尚有牵绊,又何必当初离婚呢?即使她会偶尔去你的空间看看,那也并不代表什么,只不过闲来无事在一个曾
2022-03-21 15,340 -
怎样才能彻底的假离婚
(1)为逃债转移共同财产。 (2)逃避责任,抗拒赔偿。 (3)骗取房屋拆迁补偿款。 (4)逃避政策,计划外生育。 (5)多占宅基地。 (6)实践中,也有些夫妻是为了骗取低保、出国等原因而“假离婚”。
2022-11-07 15,340 -
怎么才算彻底失手杀人
就是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别人死亡,但是出于自信或者疏忽导致对方死亡是过失的。过失致人死亡罪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轻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1-12-05 15,340
-
01:17
怎样才算是诈骗诈骗,一般指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金额较大的公私有财物的行为。但诈骗和诈骗罪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通常诈骗金额较大的,即可构成诈骗罪,也就是刑事犯罪,一般要被被判处刑罚;而诈骗金额如果未达较大的,
4,853 2022.04.15 -
01:19
怎样才算有效合同合同效力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判定合同是否有效的依据,是合同是否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合同的有效要件主要包括,一是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由于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础,并以产生一定法律效果为目的,因此合同
1,298 2022.04.17 -
01:10
怎样才算常住户口常住户口归根结底还是户籍所在地。常住户口是我国根据户籍制度来确定的一种称呼,原则上人员应当在户籍所在地进行生活,如果离开户籍所在地应当到经常居住地进行户口迁移,其目的是方便统计人口和管理,在法律上也作为诉讼管辖的依据。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
3,06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