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金和一般劳动合同规定不一致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所谓违约金是对于违反合同所承担的责任。在劳动合同中设定违约金只限于违反服务期约定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两种情况。而约定服务期又只限于对由用人单位出资招用、培训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的劳动者。当然,设定违约金要公平、合理,应考虑到各用人单位提供的特殊福利待遇的不同以及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差异。小雪当初享受了公司出资培训的特殊待遇,并且与公司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服务期和违约金,现在她违反了劳动合同,就应按照有关约定支付违约金。和违约金不同,赔偿金是与实际损失相一致的。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施〈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按照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涉及服务期赔偿的,应当按照等分和相应递减的原则确定。”但如果劳动者支付了违约金,是否还要支付赔偿金呢这要视情况而定了。根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施〈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数额高于因劳动者违约给用人单位造成实际损失的,劳动者应当按双方约定承担违约金;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低于实际损失,用人单位请求赔偿的,劳动者应按实际损失赔偿。”这就是说,当双方约定的违约金高于用人单位实际损失时,劳动者只需要支付违约金而不用再支付赔偿金,如果违约金低于劳动者因违反服务期约定给用人单位造成的实际损失,劳动者不仅应该支付违约金,还应该补足违约金与实际损失的差额。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劳动合同中可以设定违约金的两种情形的同时,还规定了两种情形下违约金支付的具体标准: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
合同违约金一般有什么规定?
合同违约金相关规定有,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合同违约赔偿包括三种:一是恢复原状,二是金钱赔偿,三是代物赔偿。
2021.01.19 109 -
合同和口头约定不一致怎么办
签合同叙述与口头约定不一致导致被骗时,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维权。法律规定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可以变更或撤销,如果有证据证明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口头约定而非正式合同,则可向法院申请变更相应的合同条款。
2021.03.08 1,001 -
劳动合同和社保不一致怎么办
劳动合同和社保不一致的,只要是单位正常缴纳的是合法的。 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的总原则: 1、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凭营业执照、登记证书或者单位印章,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2、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
2020.06.05 521
-
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与一般劳动合同的违约金不一致怎么办?
所谓违约金是对于违反合同所承担的责任。在劳动合同中设定违约金只限于违反服务期约定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两种情况。而约定服务期又只限于对由用人单位出资招用、培训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的劳动者。当然,设定违
2022-04-16 15,340 -
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与一般劳动合同的违约金不一致怎么处理
所谓违约金是对于违反合同所承担的责任。在劳动合同中设定违约金只限于违反服务期约定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两种情况。而约定服务期又只限于对由用人单位出资招用、培训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的劳动者。当然,设定违
2022-04-23 15,340 -
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与一般劳动合同的违约金不一致应该怎么处理
所谓违约金是对于违反合同所承担的责任。在劳动合同中设定违约金只限于违反服务期约定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两种情况。而约定服务期又只限于对由用人单位出资招用、培训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的劳动者。当然,设定违
2022-02-15 15,340 -
劳动合同违约金一般怎么算,如何规定劳动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
2022-04-15 15,340
-
01:14
合同一定要约定违约金吗根据民法典以及相关规定,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事先约定一方出现违约行为时,应当向另一方支付一定的违约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如果合同中并没有约定违约金的,被毁约的一方不能要求毁约方赔偿损失。换句话说,合同不一定要约定违约金,只是约定
700 2022.04.17 -
00:53
劳动合同违约怎么办劳动合同违约的,被违约一方可以追究违约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一方未与对方协商,而擅自变更劳动合同或强迫对方接受,对方有权拒绝,并可以追究对方当事人的违约责任。但劳动者提出辞职属于行使劳动权利的行为,而非违约行为,无需承担违约责任。除非
2,23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