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纠纷当事人可以同时提起诉讼和仲裁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解决欠款纠纷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诉讼只是其中方式之一,在此想重点提示一下对“诉讼”的正确认识:对债权人来说,如果协商调解无法索要欠款,就会想到起诉,但对于此类纠纷,不要单纯的认为,诉讼就必须要走繁琐的立案、开庭、判决等程序。 其实,还有一种简单的方式即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此方式是收回欠款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只要符合: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债权人即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同时,法律还规定:债务人在收到人民法院发出的支付令后十五日内没有清偿债务,或没有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故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如操作得当就可以以最短的时间收到追讨债务的最佳效果。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权债务纠纷可以仲裁。债权债务纠纷属于平等主体的合同纠纷,同时不属于不适用仲裁的纠纷类型。因此只要符合当事人双方均自愿达成仲裁协议、仲裁委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独立仲裁的条件,债权债务纠纷当事人即可请求仲裁。
属于民事诉讼,与自诉无关。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民间借贷的借贷双方要签订书面借贷协议或达成口头协议,这样形成的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受法律保护。
-
债权债务纠纷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吗
债权债务纠纷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提供与债务案件有关的证据: 1、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借据、收据、借款合同等,或者与案件无利害关系的两个以上证人证明或者其他证据线索; 2、担保书原件,或连带责任人的基本情况,以及其实际经济状况和偿还
2022.04.15 303 -
合同纠纷到法院仲裁会提起诉讼吗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约定仲裁一般情形是不能起诉的,但是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2021.04.22 101 -
侵权纠纷可以提起仲裁吗
侵权纠纷可以提起仲裁。根据法律规定,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之外,其余的争议都可以适用仲裁。因此侵权纠纷可以提起仲裁。但是前提是双方都同意。
2020.10.10 110
-
仲裁当事人可否提起诉讼
当然是不利的,主要表现在: 1、工人在劳动仲裁中胜诉后,如果公司不向法院诉讼的,公司即应履行裁决,如果公司不履行的,工人能够向法院诉讼。而如果公司向法院诉讼的,需要由法院来再次审理和裁判,如果一方当事
2022-07-09 15,340 -
劳动纠纷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吗?
我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
2022-04-01 15,340 -
当事人同时提诉讼和仲裁哪个优先?
若双方没有约定,则诉讼优先,仲裁无效。
2022-10-10 15,340 -
当事人可以就哪些劳动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哪些人可以提起仲裁
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就符合以下条件的劳动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劳动纠纷诉讼主体条件凡是《劳动法》适用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都可以向人民
2022-02-14 15,340
-
00:53
阴阳合同纠纷可提起仲裁吗
仲裁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当事人要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需要由当事人双方达成有效的仲裁协议。这个协议可以是在产生纠纷之前就订立的,也可以是在产生纠纷之后的才达成的仲裁协议。仲裁是一裁终局的,仲裁和诉讼只能够选择一种方式来解决。如果选择了仲
1,085 2022.04.17 -
01:08
合同纠纷可以仲裁吗
合同纠纷,当然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来解决。我国《仲裁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因此,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合同争议。换句话说,当事人不仅可以通过提起诉讼的方
903 2022.06.22 -
01:05
民事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
民事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也即民事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一般是从双方当事人约
806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