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留期间起哄闹事应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法律规定,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起哄闹事,打架斗殴的,拘留所应当根据不同情节依法分别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法律依据:《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第三十三条拘留所应当建立被拘留人日常在所表现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对被拘留人奖励和惩罚的依据。第三十五条被拘留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拘留所应当根据不同情节依法分别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一)起哄闹事,打架斗殴的;(二)殴打、体罚、虐待、欺侮他人的;(三)故意损毁拘留所财物或者侵犯他人财产权利的;(四)预谋或者实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自残、吞食异物以及隐藏违禁品的;(五)传授违法犯罪方法或者教唆他人违法犯罪的;(六)袭击民警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七)违反拘留所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对被拘留人的训诫和责令具结悔过,由管教民警决定并执行,并记录在被拘留人管理档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疫情期间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涉嫌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是纠集他人多次实施起哄闹事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疫情期间起哄闹事以寻衅滋事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
疫情期间起哄闹事判几年
疫情期间起哄闹事一般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纠集他人多次实施以下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
2020.08.24 177 -
疫情期间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怎么处理
疫情期间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
2020.09.21 180 -
起哄闹事怎么处罚
疫情期间起哄闹事的,如果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寻衅滋事罪的,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0.03.05 958
-
疫情期间起哄闹事怎么处罚
疫情期间起哄闹事怎么处罚疫情期间起哄闹事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寻衅滋事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2022-05-22 15,340 -
疫情期间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怎么处理
疫情期间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
2022-06-18 15,340 -
假释期间被拘留应如何处理
1、犯罪分子在假释期间因违法行为又被拘留的,应当对其撤销假释,将其收监继续服刑。《刑法》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
2023-01-12 15,340 -
2022年疫情期间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怎么处理
疫情期间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
2022-11-15 15,340
-
01:49
如何区分行政拘留与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属于行政处罚,刑事拘留属于刑事强制措施,可以从以下几点区分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 1、两者的性质和依据不同,刑事拘留根据刑事诉讼法采用的强制措施,行政拘留是根据治安处罚条例采用的一种处罚办法。 2、对象不同。刑事拘留的对象是触犯刑事法
1,721 2022.05.11 -
01:28
如何区别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二
1,194 2022.04.17 -
00:56
刑事拘留后怎么处理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审查后,根据案件情况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1、对于犯罪嫌疑人需要被逮捕的,在拘留期限内,依法办理提请批准逮捕手续; 2、对于犯罪嫌疑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不需要逮捕的,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或者监
657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