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劳动合同辞职报酬多少钱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没签劳动合同员工辞职时可以拿到以下的报酬:1、员工应付的劳动报酬;2、从建立劳动关系起一个月内没签劳动合同,公司还要依法支付一年内的双倍工资。具体而言,就是从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公司还是没签劳动合同的,不仅要按规定支付应付的工资,还要额外支付增加一倍的工资作为惩罚性赔偿,并且支付时间最长是十一个月,可以向劳动局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以及提起诉讼主张权益。没缴纳保险可以向当地的社保部门投诉。你也可以公司不缴纳社会保险为由,提出离职,要求解除劳动合同,要求补缴社保,并可以得到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按你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你可以和公司协商,若协商不妥则向单位所属的劳动保障局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没签劳动合同的,应当从第二个月其赔偿给劳动者双倍工资,最多赔偿至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满一年时为止,即最多赔偿给劳动者十一个月的双倍工资。 二、如果违反本法规定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没有签劳动合同辞职可以拿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
没有签劳动合同辞职可以拿多少钱?
一、以不缴纳社会保险提出离职,可以要求支付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 二、可以申请11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三、不同意支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
2020.04.21 122 -
没有签劳动合同辞职可以拿多少钱
需要根据自己的工资进行计算。此时你可以可以主张的权益: 1、以不缴纳社会保险提出离职,可以要求支付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 2、可以申请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3、不同意支付,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为了保证当事人的权益,当事人必须要有
2020.12.15 265 -
没有签劳动合同辞职能拿到多少钱
没有签劳动合同辞职可以拿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2020.10.02 155
-
没签劳动合同辞职能拿到劳动报酬吗
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4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于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并要求经
2022-03-31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辞职可以拿到哪些报酬?
没签劳动合同员工辞职时可以拿到以下的报酬:1、员工应付的劳动报酬;2、从建立劳动关系起一个月内没签劳动合同,公司还要依法支付一年内的双倍工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权。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劳动者可
2022-03-17 15,340 -
没有签劳动合同辞职能拿多少钱
没有签劳动合同辞职可以拿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
2022-05-14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可以拿到多少报酬
没签劳动合同员工可以拿到以下的报酬:1、员工应付的劳动报酬;2、从建立劳动关系起一个月内没签劳动合同,公司还要依法支付一年内的双倍工资。具体而言,就是从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公司还是没签劳动
2022-04-09 15,340
-
00:52
没有签劳动合同主动辞职有赔偿吗
劳动合同没签辞职是有赔偿的。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与解除劳动关系原因没有任何联系。无论什么原因劳动者和单位的劳动关系终止,都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如果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的,那么不会获得任何补偿金。如果单位由于劳动者未上班,以旷工名义解除劳
6,168 2022.04.17 -
01:13
劳动合同没签被辞退怎么赔偿
劳动合同没签被辞退,赔偿的规定如下:未签劳动合同被辞退,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赔偿金或赔偿金,以及超过一个月未满一年未签订劳动合同时间内的双倍工资。如果是用人单位主动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合同,并且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此时用人
2,246 2022.04.17 -
01:09
劳动合同最长可签多少年
劳动合同期限理论上最多四十四年。用人单位不得招收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60周岁。但实践中很难有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这么久,所以只能是理论。《中华人民
1,140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