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期限有多久民法通则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因此首先你要搞清楚你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保证。如果是一般保证,贷款人必须先对借款人起诉或仲裁,不能偿还才能追究你的保证责任。如果是连带保证,贷款人可以直接起诉你。另外还要看保证期间过没过,如果过了保证期间,即使贷款人起诉到法院,你可以主张保证期间已过,不用承担保证责任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担保的期限依据担保的方式而定,如果是担保物权担保的,主债权消灭后,担保物权就消灭。如果是保证担保的,由当事人协商约定,没有约定的,自主债权履行期限届满后6个月。
可以约定抵押担保期限。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
民法典规定的担保期限是多久
《民法典》中规定的担保期限由当事人自行约定,但是不得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则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2021.01.16 226 -
民法典担保期限有多久?
保证期间由债权人与保证人约定,如果没有约定的,保证期间一般是六个月。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
2021.02.21 154 -
民法典规定抵押担保期限为多久
抵押担保的期限是主债务的诉讼时效,所以抵押担保的期限是三年,如果抵押权人没有在抵押权的存续期间即主债务的诉讼时效内行使其抵押权,则该抵押权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2021.03.15 183
-
民法通则的担保期限是多久
1、担保人的担保期限,合同中有约定的,按照约定的期限执行,没有约定的,按以下的规定执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保证期间】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
2023-01-14 15,340 -
民法总则规定的担保期限是多长的
法律规定的担保期限为六个月。具体规定如下: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
2023-01-02 15,340 -
民法通则规定继承权法定期限是多久?
继承权法定期限一般指的是继承权的诉讼时效,即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
2023-01-03 15,340 -
民法总则民间借贷的担保期限为多久
1、民法典规定,如果是担保物权担保的,担保的期限是主债权诉讼期限内,如果保证担保的,保证期限由当事人约定,没有约定的,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6个月内。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九十三条?有
2022-11-04 15,340
-
01:03
银行担保合同有规定担保多久吗
银行担保合同没有担保期限的限制。而对于贷款担保人是否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期限,通常情况下,还是要看合同中是否有明确规定。具体担保规定如下: 1、如果银行贷款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保证期限的,则贷款担保人的有效期限在主债务履行期满后六个月结束;
616 2023.02.18 -
01:15
实用新型专利期限规定有多久
实用新型专利是专利的一种类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有时会被人们又称小发明或小专利,有效期限是10年。不同类型的专利有效期也是不同的。发明专利权的有效期限是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有效
3,475 2022.04.15 -
01:43
取保候审期限多久
取保候审一般是指法院、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允许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针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有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即所判
1,53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