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我国对重婚罪是怎样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就构成重婚罪。我国刑法追究体制仍然承认“事实婚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施行后发生的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处罚的批复》中规定:“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 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刑法当中对适用于缓刑的条件当中规定,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的,宣告缓刑以后对社会没有什么重大的不良影响的这部分人员能够宣判缓刑。重婚的量刑都是在两年以下的,所以重婚争取到缓刑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
我国《民法典》对重婚的规定是:保护一夫一妻制度,即意味着禁止重婚。夫妻一方有重婚情形,一方提起离婚诉讼,调解无效的,法院应予离婚。因重婚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要求离婚损害赔偿。
-
根据我国刑法对虚假出资罪的处罚规定
自然人犯虚假出资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此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0.04.20 104 -
根据我国法律重大医疗过失的认定的规定是怎样的
故意或重大医疗过失的认定: (1)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2)导致了3人以上人身损害的后果; (3)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2020.08.13 162 -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怎样才能贩毒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据此,贩卖毒品罪是指贩卖毒品的行为,只要是贩卖毒品,即构成贩卖毒品罪。
2020.08.25 149
-
根据我国刑法对逃税罪是怎样的规定的?
逃避缴纳税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
2022-07-19 15,340 -
诈骗罪归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 我国刑法对诈骗罪的量刑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你所陈述的事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之规定,如果你不明知对方有诈骗故意和行为,你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2022-01-08 15,340 -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受贿罪的定义怎样?
受贿罪的定义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部分,我国通说认为,我国刑法上的受贿指的是狭义上的受贿罪罪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罪侵犯了国
2022-07-26 15,340 -
根据我国刑法对诽谤罪既遂的量刑规定
我国刑法对诽谤罪既遂的量刑规定是行为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一般是告诉的才处理,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罪的,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
2022-05-13 15,340
-
00:59
重婚罪的定罪标准是怎样的重婚罪,指的是有配偶的情况下仍重婚的,或明知对方有配偶仍与之结婚的行为。 构成重婚罪的条件有: 1、该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即行为人在有配偶的情况下又与他人结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仍与之结婚的,即可构成重婚罪; 2、该罪
1,419 2022.04.15 -
01:10
重婚罪怎样判刑重婚罪,指的是当事人在有配偶的情况下,又与他人结婚、或当事人明知对方有配偶却仍然与之结婚的行为;有配偶通常是指男性已有妻子、女性已有丈夫,并且双方的夫妻关系没有经过法律程序进行解除,仍然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重婚
838 2022.04.17 -
01:01
重婚罪中国规定判几年在中国,行为人构成重婚罪的,一般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重婚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重婚罪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重婚行为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必须
537 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