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可以判缓刑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构成犯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一般只是承担民事责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3号)规定: 一、以转移财产、逃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 以转移财产、逃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是指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的; (二)逃跑、藏匿的; (三)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报酬相关的材料的; (四)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符合判处缓刑条件的可以判处缓刑。根据我国《刑法》第276条之一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我国《刑法》规定,缓刑的适用对象为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且需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四项条件。因此,如果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且满足上述四项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即遂要判缓刑吗?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既遂的处罚是: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或者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要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使用暴力或者进行暴
2020.06.30 75 -
(用人单位)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怎么处罚
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处罚: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其加付赔偿金;构成犯罪的,则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并对单位处罚金。
2020.07.01 145
-
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会判刑吗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构成犯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一般只是承担民事责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
2022-04-18 15,340 -
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
1、法律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2022-02-02 15,340 -
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情节严重可以判刑吗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构成犯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一般只是承担民事责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
2022-05-06 15,340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否可以判缓刑?
当庭列举了证人证言、被告人供述等证据材料。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胡**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应当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2-07-31 15,340
-
01:22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为: 1、用人单位或个人,通过逃匿、或转移财产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在有能力支付的情况下,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未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金额较大;3、经过有关政府部门的强行要求,企业仍拒绝支付劳
4,858 2022.04.17 -
00:47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是什么意思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意思不需要进行经济补偿。因为经济补偿是有法律规定的,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符合法定情形的,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不符合法定情形的,无需支付经济
1,700 2022.05.11 -
01:03
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如下: 1、在试用期间经过培训、学习仍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了规章制度的,例如泄露了保密的内容; 3、存在严重的不可挽救的失职行为,给用工单位造成巨大损失; 4、同时与其他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3,97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