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方怀孕了男方要求离婚但是孩子归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离婚,双方达成了离婚协议,没什么争议,可以协议离婚,去户籍地民政局办理。如果协商不成,那么可以起诉离婚。夫妻一方起诉离婚,应当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如果经常居住地与被告住所地不一致的,应当以经常居住地为准,而经常居住地是指在当地至起诉之日起已经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 关于孩子抚养权:一般会根据双方的个人素质、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等谁的条件更利于孩子成长分析的。两周岁以下孩子一般归女方,孩子10周岁以上的,还会考虑孩子的意见。一方抚养孩子,另一方需支付抚养费,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关于财产: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你属于过错方,应该少分婚后取得的财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女方在怀孕期间提出离婚的,孩子出生后抚养权一般归女方,因为我法律规定,哺乳期的孩子跟随母亲生活,母亲有下列情况的可跟随父亲生活: 1.母亲患有严重的疾病或者具有传染性疾病的。 2.母亲不尽抚养义务的。 3.母亲有其他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女方在怀孕期间提出离婚的,孩子出生后抚养权一般归女方,因为我法律规定,哺乳期的孩子跟随母亲生活,母亲有下列情况的可跟随父亲生活,1.母亲患有严重的疾病或者具有传染性疾病的。2.母亲不尽抚养义务的。3.母亲有其他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
女方怀孕离婚孩子归谁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夫妻离婚时,对于婚生子女抚养权,一般先协商,协商不成时,由法院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成长为原则,综合未成年子女的年龄、与父母的感情、父母双方的经济情况等各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另外,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
2022.04.12 674 -
女方怀孕要求离婚,肚子里的孩子归谁
双方在离婚后,可以由一方抚养孩子,另一方则需要付一定的生活费和教育费,负担金额的多少和期限长短,则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由法院判决,然后依法执行。 一般来讲,2岁以下的子女由女方抚养,男方支付一定的抚养费,2岁以上的子女需要结合两人的经济
2021.01.22 191
-
男方提出离婚, 女方怀孕, 孩子归谁
原则上判决给女方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
2022-01-28 15,340 -
男方出轨,女方要求离婚,但是孩子归谁?
离婚孩子的抚养问题要根据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决定。《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
2022-05-06 15,340 -
女方怀孕离婚孩子归谁
一般情况下两周岁的孩子由母亲抚养,已满两周岁的孩子由双方协商决定,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孩子的意愿。
2022-06-28 15,340 -
怀孕后女方要离婚, 孩子归谁?
其实胎儿在没降生之前,不具备民事权利,而相关法律也没有关于胎儿权益保护的规定,因此,在宝宝出生之后,可以自行离婚,并商量好孩子的抚养问题。所以,如果协议离婚,夫妻双方可以协商孩子出生之后的抚养权归属,
2021-09-08 15,340
-
01:00
男方出轨女方要求离婚孩子归谁
男方不会因为自己的过错而丧失掉孩子的抚养权,一般会由双方协商,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在实践中,一般一人抚养一个。同时,无过错方可以要求过错方赔偿精神损害。男方起诉离婚,孩子归谁需要分情况讨论,具体如下
1,647 2022.05.11 -
02:03
男方向女方提出离婚孩子归谁
男方向女方提出离婚孩子归谁,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夫妻双方可以自行协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的归属; 2、双方无法协商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法院判决抚养权需要综合考量双方的工作和工资收入状况、文化水平、照顾陪伴孩子的时间、判归一方后孩子的生
553 2022.09.24 -
01:00
女方出轨要离婚孩子归谁
因为女方外遇的问题而进行离婚的,关于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可以通过夫妻双方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起诉到法院请求判决抚养权的归属问题。总体而言,孩子抚养权的归属问题应当充分考虑到哪一方抚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处于哺乳期的、不满两周岁的孩子
60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