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司法解释如何具体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涉嫌诈骗,但不构成犯罪,应当治安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1年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2次会议、2010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二○一一年三月一日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的需要,现就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规定诈骗罪数额:金额较大的标准:(2000元至400元),属于金额较大;巨额标准:(3万元至5万元)的,属于巨额;数额特别大的标准:超过20万元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大。
失火罪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而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按中国刑法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本罪主要特征: (1)主观上只能由过失而构成。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2)客观上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失火行为。
-
最新集资诈骗司法解释具体是怎样的
最新集资诈骗司法解释:《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2020.06.26 140 -
法律具体如何认定诈骗
法律对诈骗的认定是: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客观方面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020.02.27 88 -
妨害司法罪司法解释是如何规定的
妨碍司法罪是扰乱司法机关正常办案的行为。具体如下: 1、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是指明知别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行为; 2、窝藏、包庇罪是指为知道自己是犯罪的人提供隐藏的地方和财产,帮
2022.04.12 818
-
诈骗罪的司法解释现在具体是如何的呢
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还有些打借条之后伪造还款收条的,
2022-07-31 15,340 -
诈骗罪司法解释是如何认定的
诈骗罪的司法解释是以骗取各种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活动,是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公共利益或者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它所骗取的不仅包括财物(但无数额多少的限制),还包括工作、职务、地
2022-08-20 15,340 -
诈骗罪的司法解释处罚规定是如何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一)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为管制刑;5000元的,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2022-06-16 15,340 -
诈骗罪司法解释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1年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2次会议、2010年 11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49
2022-08-30 15,340
-
02:20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事项作出了规定,如果具有下面几种情形之一的,就构成了合同诈骗罪: 1、明知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担保,采取虚构主体、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伪造、变
9,994 2022.04.17 -
01:38
诈骗罪如何是如何定罪的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定罪要件: 1、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
11,760 2022.10.22 -
01:23
假释在法律上是如何解释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犯罪分子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危险性,且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其次,如果犯罪分子
1,17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