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员工不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有哪些后果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投诉,责令用人单位改正 《社会保险法》第86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二、以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社会保险法》第83条规定,用人单位或者个人认为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的行为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三、申请劳动仲裁或者起诉。 《社会保险法》第83条规定,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社会保险费》第27条规定,职工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规定,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投保人支付首期保险费后,除合同另约定外,投保人自保险人催告之日起超过三十天未支付当期保险费,或者超过约定的期限六十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的,保险合同效力中止,或者由保险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条件减少保险金额。被保险人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发生了保险事故,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给付保险金,但可以扣减欠缴的保险费。但超出上述期限发生的事故,保险人不负责赔偿。另外,自合同效力中止之日起满两年的,双方未达成协议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退还投保人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不按时缴纳保险费,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是可以直接从银行划拨的。用人单位不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是可以责令在一定期限内缴纳的,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还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是可以通知银行直接从单位的账户上划拨的。
-
城镇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按哪些要求缴纳的
现阶段我国城镇职工按规定需要缴纳保险费用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个险种。至于缴纳费用的工资核定标准及其中个人缴费与单位缴费的比例,需要参照当地社会保险部门出具的通知为准。部分地方会将生育保险归于医疗保险内,而生育保险只需
2020.05.13 192 -
-
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加收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以罚款。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
2020.01.25 366
-
不向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后果
1.《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3.公司为员工缴纳社保是法律规定的强制义务,是由单位和个人按比例共同承担
2022-04-22 15,340 -
不按时缴纳保险费会有什么后果
不按时缴纳保费,可能导致保险合同效力中止。根据《保险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合同约定分期支付保险费,投保人支付首期保险费后,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投保人自保险人催告之日起超过三十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或者超过约
2022-07-12 15,340 -
不按时缴纳保险费会有什么后果?
不按时缴纳保费,可能导致保险合同效力中止。根据《保险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合同约定分期支付保险费,投保人支付首期保险费后,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投保人自保险人催告之日起超过三十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或者超过约
2022-06-18 15,340 -
企业未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后果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23条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022-03-12 15,340
-
01:02
社会抚养费一直不缴纳后果社会抚养费一直不缴纳后果如下:1、小孩不能上户口;2、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缴社会抚养费的千分之二的滞纳金;3、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社会抚养费,是指为调节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环境,适当补偿
871 2022.05.11 -
01:17
社保缴纳在哪里查社保缴纳的查询方式如下: 1、携带自己的身份证和社保卡,到当地的社保中心或者劳动保障部门查询; 2、登陆所在城市的劳动保障网或社会保险业务网站,点击“个人社保信息查询”窗口,输入本人身份证和密码,即可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3、打开微信,点击“
4,430 2022.06.22 -
00:57
职工社保缴费比例职工社保缴费比例规定如下:缴费比例是由每个市自行决定的,因此每个市的比例都可能有所不同,目前大多数缴纳比例的规定如下: 1、医疗保险单位承担8%,个人承担2%; 2、养老保险单位承担20%,个人承担8%; 3、生育保险单位承担0.8%,个人
3,35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