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学生补助金政策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社会保险对贫困学生的补助,体现在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平均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的20%。财政部、教育部根据生源情况、平均生活费用、院校类别等因素综合确定各省资助面。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国家资助两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与地方按照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资金分担办法共同承担。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试行运用教育券发放国家助学金的办法。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实施“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计划1.免学杂费。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学杂费。2.免费教科书。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小学一年级新生免费提供正版学生字典。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补助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其中,寄宿生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非寄宿生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5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625元。
-
贫困学生扶贫政策
(一)学前教育阶段: (1)一免:注册电子学籍的学前幼儿且按年龄界定为学前一年幼儿,可享受学前一年免保教费政策。 享受标准: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免收保教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按照同级同类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予以减免。 (2)一补:注册电子学籍
2020.02.14 252 -
贫困县高考生补助政策
贫困县并没有高考加分政策,而是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主要内容是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
2020.07.03 1,180 -
大学生贫困补助
填写申请表,然后自己开一张有村、乡或镇、县民政盖章的三级贫困证明,拿到学校去申请。 1、个人申请书:想申请贫困补助,就需要先提出个人申请,贫困申请书,写清楚家庭贫困的原因,看看是否符合贫困补助条件。 2、个人户口页:申请的学生必须有户口,提
2022.09.29 522
-
贫困户学生扶贫政策
一、学前教育阶段: (一)“一免”:注册电子学籍的学前幼儿且按年龄界定为学前一年幼儿,可享受学前一年免保教费政策。享受标准: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免收保教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按照同级同类公办幼儿园保教费
2023-06-17 15,340 -
贫困大学生有什么资助政策
补助金包括补助金、补助金等,各学校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补助金多种多样。申请补助金: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可向户籍所在区县学生补助管理中心申请出处信用补助金,每人每年最多可申请6000元,贷款期限由全日制本
2021-10-01 15,340 -
大学贫困生补助多少金额
1.城市低保对象、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通过普通高考,被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和专科院校录取的国家计划内统招生。本科生资助7000元,大专生资助5000元。2.农村五保对象、低保对象通过普通高考或中考,被国家
2022-08-31 15,340 -
贫困户修房补助政策
建房补助标准每个乡镇乡村,各个地方的户口都是不一样的,一般指的都是一平米补助多少钱,比如2万/人。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
2022-11-16 15,340
-
01:09
小学生贫困补助多少钱
小学生贫困补助多少钱,每个地区的标准都不一样。针对于贫困学生的教育补助政策如下: 1、学前教育免收保教费; 2、义务教育免除杂费、教科书、作业本,享受寄宿生补助,小学生每生每期500元、初中生每人每期625元,享受营养改善计划,4元每生每天
12,788 2022.04.17 -
01:06
贫困生一家能补助两个孩子吗
贫困生一家能补助两个孩子。对批准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按月发给最低生活保障金。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人口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发生变化的,
3,117 2022.04.17 -
01:18
励志奖学金一定要贫困生吗
励志奖学金一定要贫困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如下: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 5、家庭经济困难; 6、社会能力,工
8,36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