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被辞退如何维权遭用了单位辞退,如何维权,解决孕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孕期被辞退涉及的法律主要有《劳动合同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可以先与单位协商,如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撤销辞退决定。女工怀孕被解雇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两种比较典型的情况: 一是双方签了合同,用人单位发现女工怀孕了,就利用合同期满等借口,不再和怀孕女工续签劳动合同,自然解除双方的劳动关系; 二是女工在合同期内怀孕,单位知道后,借故调换工作岗位、降低薪水,逼怀孕女工自动离职。 面对孕期被辞退的女职工,可以先与单位协商,如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撤销辞退决定,继续履行双方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直至哺乳期满为止,同时,按原工资标准补发工资,如果有拖延支付工资的行为,则另行主张25%的经济补偿金。 在我国,关于孕期女职工被辞退问题,涉及的法律主要有《劳动合同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 1、《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间,没有严重过错,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2、《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7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 3、《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只要出现严重违纪或严重失职,用人单位就可以除名,并且不给补偿金。 由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判定孕期女职工能否被辞退的关键在于,当事女职工是否有严重违纪行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怀孕女职工存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情形,则属于公司违法辞退,可以要求公司按照经济补偿金的两倍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支付,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关于试用期怀孕被辞退如何维权?
试用期怀孕被辞退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以
2020.08.24 318 -
怀孕期间被公司辞退,如何维权
怀孕期间被公司辞退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然后要求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如果单位不同意继续履行合同也不同意赔偿经济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予以赔偿。 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者
2020.03.15 193
-
孕期被辞退如何维权遭用了单位辞退,如何维权,解决孕期被辞退问题
孕期被辞退涉及的法律主要有《劳动合同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可以先与单位协商,如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撤销辞退决定。女工怀孕被解雇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两种比较典型的情况
2022-04-16 15,340 -
怀孕期间被公司辞退如何维权
若公司违法解除怀孕期间的员工劳动合同,员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员工有两种维权方案,第一种,员工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且支付工资损失到合同再继续履行时。若在案件处理过程
2022-01-20 15,340 -
试用期被辞退如何维权?
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辞退的赔偿金。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
2022-04-18 15,340 -
怀孕前被单位辞退怎么维权
与公司协商,做好自己的工作。当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失,要及时提交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首先,有必要了解国家法律对女职工怀孕期间的法律规定。法规如下:《劳动法》:第二十九条劳动者有以下情况之一,
2021-10-23 15,340
-
00:59
延期交房如何维权
遇到开发商延期交房,对于业主来说有三种情况可以选择:第一就是等待收房。如果是由于不可抗力原因导致的开发商无法正常交房,那么开发商可以免除或者是减轻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等待开发商在不可抗力结束以后追赶工期尽早交房;第二就是要求开发商支付违约
3,625 2022.04.17 -
01:05
逾期交房如何维权
买房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算得上是一件大事。买了房屋之后就等着交房,装修,入住。但是实际生活中很多开发商迟迟不能够交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购房者一定要先弄清楚逾期交房的原因。如果是由于开发商自身的原因,导致逾期交房的,那么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承担
1,172 2022.04.17 -
00:45
版权侵权如何维权
目前版权登记的著作人有以下四种维权方法:自行协商,调解,仲裁,民事诉讼。如果双方能在侵权行为发生之后和解,则既可以使著作权人迅速有效地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可以使侵权人避免声誉的损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
1,75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