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纠纷的仲裁案件可以同时提起诉讼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解决欠款纠纷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诉讼只是其中方式之一,在此想重点提示一下对“诉讼”的正确认识:对债权人来说,如果协商调解无法索要欠款,就会想到起诉,但对于此类纠纷,不要单纯的认为,诉讼就必须要走繁琐的立案、开庭、判决等程序。 其实,还有一种简单的方式即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此方式是收回欠款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只要符合: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债权人即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同时,法律还规定:债务人在收到人民法院发出的支付令后十五日内没有清偿债务,或没有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故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如操作得当就可以以最短的时间收到追讨债务的最佳效果。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侵权纠纷可以提起仲裁。根据法律规定,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之外,其余的争议都可以适用仲裁。因此侵权纠纷可以提起仲裁。但是前提是双方都同意。
侵权纠纷可以提起仲裁。根据法律规定,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之外,其余的争议都可以适用仲裁。因此侵权纠纷可以提起仲裁。但是前提是双方都同意。
-
债权债务纠纷可以仲裁吗
债权债务纠纷可以仲裁。根据法律规定,仲裁解决的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于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仲裁不予解决。债权债务纠纷属于平等主体的合同
2022.04.16 1,803 -
劳动仲裁案件多久可以提起诉讼
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020.08.16 234 -
合同纠纷到法院仲裁会提起诉讼吗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约定仲裁一般情形是不能起诉的,但是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2021.04.22 97
-
侵权纠纷可以提起仲裁吗
1、事人对于与他人产生的侵权纠纷可以提起仲裁。根据法律规定,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之外,其余的争议都可以适用仲裁。因此侵权纠纷可以提起仲裁。但是前
2022-11-28 15,340 -
侵权纠纷提起仲裁可以吗?
侵权纠纷可以分为侵犯财产权和侵犯人身权,侵犯财产权的纠纷可以适用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相关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因此,侵犯财产
2022-10-14 15,340 -
合同纠纷诉讼可以仲裁吗
建筑工地的合同约定诉讼的可以仲裁吗的规定,一时性债权是指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某一时间到来或特定事由发生时而成立的且数额固定化的债权。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具体数额,也明确了违约金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如甲
2022-08-19 15,340 -
工伤纠纷何时可以提起仲裁的吗?
下面为大家解答工伤纠纷何时可以提起仲裁: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法规的规定,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就工伤发生争议,要想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必须先申请工伤认定,而认定工伤的前提必须是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认定工伤后
2022-06-20 15,340
-
00:53
阴阳合同纠纷可提起仲裁吗
仲裁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当事人要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需要由当事人双方达成有效的仲裁协议。这个协议可以是在产生纠纷之前就订立的,也可以是在产生纠纷之后的才达成的仲裁协议。仲裁是一裁终局的,仲裁和诉讼只能够选择一种方式来解决。如果选择了仲
1,055 2022.04.17 -
01:08
合同纠纷可以仲裁吗
合同纠纷,当然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来解决。我国《仲裁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因此,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合同争议。换句话说,当事人不仅可以通过提起诉讼的方
863 2022.06.22 -
01:28
离婚纠纷可以仲裁吗
离婚纠纷,当然不能仲裁。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婚姻、抚养、继承等涉及人身关系的纠纷,是不纳入仲裁程序范围的。夫妻之间发生离婚争议,应当选择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婚姻关系是否继续存续的问题。离婚诉讼是指,一方当事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因为
2,30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