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劳动合同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其一,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而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双倍工资,其二,若因用人单位自身原因而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就以上问题建议双方协商处理,若双方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不肯给员工劳动合同,如果不能协商解决,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是算违法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归还一份劳动合同给本人。若给劳动者带来损失,应该进行赔偿。
公司未签劳动合同,补偿数额是劳动者工资的两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公司未签劳动合同,应从第二个月开始支付双倍工资。并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赔偿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补偿数额是劳动者工资的两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公司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补偿,一般计算11个月的工资;其次是单位未缴纳保险的损失;另外可以主张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1个月工资。
2020.06.16 252 -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不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
2020.08.10 364 -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没签劳动合同的赔偿如下: 1、用人单位用工满一个月未签合同的,应当从满一个月的次日起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 2、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合同订立的的步骤是: 1
2022.06.19 12,173
-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不签怎么赔偿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有权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2022-02-17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1、依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月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超过一年未与劳动者
2022-05-07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公司没签怎么赔偿
对于没签劳动合同的,依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2022-04-28 15,340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公司未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
2022-04-07 15,340
-
01:00
没续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用人单位不一定需要与劳动者续签合同,因此没有续签劳动合同的单位,不一定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但是需要注意,如果用人单位继续用工,就应当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或者签订新的劳动合同。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按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对劳
2,175 2022.04.17 -
01:01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但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过用人单位书面通知之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而不需要向
3,476 2022.04.17 -
01:02
公司没有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没有签劳动合同的话,劳动者有权直接向公司请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定期限内企业仍不签订的,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请求支付双倍工资。劳动者在首次用工之日起,就有权请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是原则性的规定,并不受一月或一年期限的影响。劳动者首次
2,59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