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同居关系关于解除的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因同居关系解除而产生的纠纷越来越多。对同居的当事人来说,通过诉讼解决,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诉讼维权要视具体案情,选择合适的诉讼角度。 依据不同的法律规定,会产生不同的诉讼结果。从形式上可能都表现为要求给予经济补偿或赔偿,但诉讼角度不同,有的可能获得支持,有的可能得不到支持。 2、诉讼维权的关键是证据,要注意保留和固定好证据。 实际案例中,女方同居怀孕后,做人流手术,有的无法提供其流产的相关证据,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3、通过合法的事前承诺或协议形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目前,法律对于非婚同居的态度是不保护。如果双方在同居前,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事项进行了约定,或者说做出过类似的协议或承诺,只要是当事人自愿作出,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那么法律就予以认可,予以保护。这应该说是同居过程中当事人保护自己的一条途径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解除同居关系的处理如下: 1、双方可自行解除同居关系。 2、同居期间所得财产应视为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3、双方可先协商进行分割,协商不成的,可申请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进行判决。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四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的规定。 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
解除同居关系的债务处理
解除同居关系的债务处理: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形成的债务,按共同债务处理,即同居关系解除时要平均分担债务。 有下列情形的,由个人负责偿还: (一)男女双方约定好由各人负担的债务。 (二)一方以各人名义所负的债务,不管第三人是否知道双方是同
2020.01.30 117 -
同居关系如何解除关系
同居关系可以协商解除关系。解除同居关系主要取决于双方在同居关系中是否有配偶,如果双方除同居外没有法律配偶,可以协商解除同居关系。如果双方都没有配偶,不需要去法院解除同居关系,可以协商解除同居关系。但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
2022.04.17 477 -
关于怎样起诉解除同居关系的
解除同居关系的流程如下: 1、首先要准备材料,包括对方身份信息,住所地,自己的身份证,民事起诉状等。 2、然后到法院立案,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第二种是双方都是无配偶者的,以财产分割或子女
2020.01.17 239
-
关于解除同居关系的看法
未婚男女的同居关系,不是合法的婚姻关系,不受法律保护。此类同居关系的存在与解除,法律既不干涉也不支持。 对于单纯的解除同居关系纠纷,人民法院按规定一律不予受理。由当事人自行协商解除同居关系。 但对于因
2022-11-13 15,340 -
关于非法同居关系的解除
《婚姻法解释(二)》第1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的,或者当事人解除同居的请求涉及财产分割及子女
2021-02-26 15,340 -
关于解除同居关系的起诉
不能起诉解除同居关系,但法院应当受理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同居关系发生在没有配偶的男女之间,同性之间的同居关系不在我国民法典的调整范围内。
2021-11-06 15,340 -
关于解除非法同居关系
非法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无配偶同居后要求解除同居关系的,可以自行解除,无需任何部门办理手续;配偶之间或者配偶与无配偶之间形成同居关系并起诉解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解除;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
2021-11-19 15,340
-
01:12
同居关系怎么解除
同居关系如何解除,首先要看同居是否构成事实婚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事实婚姻的特点有三个:1、同居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2、同居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3、同居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情形。另外,如果同居关系是发生在1994年2月1日之前,并且男女
1,880 2022.04.17 -
01:09
非法同居怎样解除关系
同居关系如何解除,首先要看同居是否构成事实婚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事实婚姻的特点有三个:1、同居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2、同居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3、同居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情形。另外,如果同居关系是发生在1994年2月1日前,且男女双方
1,445 2022.04.17 -
01:35
如何解除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关系方式,具体如下: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
1,967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