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产假规定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2018年关于产假的规定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2、难产,增加产假15天; 3、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4、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5、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6、晚育产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晚婚假天数是由地方计生条例规定的,各地的时间并不统一。因此,晚婚假是否取消,还需看今后各地立法机关是否修订计生条例中的相关规定。 二、2018年产假的工资怎么算? 工资是劳动报酬,女职工产假期间不提供劳动,不享有工资,享受劳动保险待遇。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和各地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停发工资,改发生育津贴: 1.参加了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经济支付按所在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支付。生育津贴低于女职工生育期工资的,由所在单位补足差额;高于本人工资的,所在单位不得截留。 2.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的,由所在单位按产假前正常出勤工资标准支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全文公布《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将产假由90天增至14周,生育流产医疗费用由单位支付。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草案将女职工生育享受的产假由90天延长至98天,并规范了相关待遇。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带薪年休假的假期。
-
2018年晚婚假是如何规定的
2018年法律中是没有再规定晚婚婚假的,法律只规定了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婚假,但是没有规定晚婚假。
2020.08.21 108 -
教师产假国家规定2018
国家法定的产假是98天。《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2020.01.22 211 -
2018退休年龄最新规定是什么
2018退休年龄最新规定是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等。
2020.06.12 248
-
2018年产假规定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
2022-01-27 15,340 -
男职工产假2018年规定是什么?
我补充一下男职工产假规定2016,其他陪产假规定 第四十六条男二十五周岁以上、女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二十四周岁以上的已婚妇女生育 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职工实行晚婚的,在法定婚假的基础上增加婚假
2022-07-13 15,340 -
2018年产假国家规定2018
《劳动法》规定,只要妇女生孩子就能休产假,这与入职多长时间没有关系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2022-03-16 15,340 -
2018年产假新规定
产假的时间规定: 1.产假: 2018年最新产假规定,顺产单胎的女职工可享受98天产假,分别为产前15天,产后83天。难产或多胞胎增假半个月,多胞胎按胎儿个数增加,每多生一个增假半个月。晚婚晚育的则根
2022-03-30 15,340
-
00:54
2022年假规定怎么休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不能享受当年度的年休假: 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
1,405 2022.05.27 -
01:14
2020产假新规定是多少天
产假,指的是在职的女性劳动者在其生产前后可享受的休假待遇,一般是从分娩前的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可延长至四个月;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相关规定,女性劳动者生育可享受98天的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15天;如有难产的,应该增
2,516 2021.03.24 -
01:14
虚假诉讼罪的最新规定是什么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关于虚假诉讼罪的最新规定:凡是以虚构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并涉嫌妨害到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者管制,并予以罚金处罚;导致严重的情节,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28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