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刑法有关窃盗的规定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中华民国刑法有关窃盗的规定如下:第二十九章窃盗罪第320条意图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窃取他人之动产者,为窃盗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罚金。意图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窃占他人之不动产者,依前项之规定处断。前二项之未遂犯罚之。第321条犯窃盗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并科新台币十万元以下罚金:一、侵入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筑物、船舰或隐匿其内而犯之者。二、毁越门扇、墙垣或其他安全设备而犯之者。三、携带凶器而犯之者。四、结夥三人以上而犯之者。五、乘火灾、水灾或其他灾害之际而犯之者。六、在车站、埠头、航空站或其他供水、陆、空公众运输之舟、车、航空机内而犯之者。前项之未遂犯罚之。第322条(删除)第323条电能、热能及其他能量,关於本章之罪,以动产论。第324单埂厕忌丿涣搽惟敞隶条於直系血亲、配偶或同财共居亲属之间,犯本章之罪者,得免除其刑。前项亲属或其他五亲等内血亲或三亲等内姻亲之间,犯本章之罪者,须告诉乃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的法律。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
2020.11.11 1,37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离婚的新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离婚的新规定如下: 1、新增了关于离婚冷静期的规定,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若一方对离婚反悔的,可以在30日内撤回离婚申请; 2、明确判决不准离婚后,分居又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法院应当准予离婚; 3、增加
2022.03.29 1,007 -
刑法中关于盗窃尸体罪的量刑规定是什么
盗窃尸体罪的量刑规定: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盗窃、侮辱尸体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2020.06.01 38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盗窃国家机关公文罪立案是怎么规定的?
依据我国《刑法》第280条第1款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3
2021-10-13 15,3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是什么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
2021-01-25 15,340 -
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是什么
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
2021-03-17 15,3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盗窃信用卡有哪些类型
盗窃,收购或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可以伪造可以交易的信用卡,或者可以以信用卡持有者的名义交易,如果信用卡超过一张,应该立案起诉。
2021-10-11 15,340
-
01:04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1954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确定了中国
13,439 2022.04.17 -
00:55
盗窃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盗窃财物价值达到人民币1000元至3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一般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盗窃的数额达到人民币3万元至10万元以上的,则属于”数额巨大“,要根据具体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1,389 2022.04.17 -
01: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实施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实施时间为199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该法。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5,71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