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第五十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五十二条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 第五十三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只限于侦查阶段;在案件移交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后,决定可以取保候审的,还需要再分别办理续保手续。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所以,满足上述几个条件的,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司法机关已经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做撤销案件处理,检查机关应当不起诉。驳回起诉申请。法院应当终止审理,或者判处无罪。
-
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后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吗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刑事拘留的人如果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是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如取保不致于发生社会危害性、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等。
2020.01.02 185 -
刑事诉讼法讯问犯罪嫌疑人有何规定
讯问笔录应当交犯罪嫌疑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
2020.02.18 403
-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多久?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
2022-04-27 15,340 -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多久?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
2022-01-24 15,340 -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多久?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
2022-04-23 15,340 -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多久?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
2022-04-16 15,340
-
00:52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拘留多少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拘留多少天,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281 2022.04.17 -
01:02
被刑事拘留的人可以保释吗
被刑事拘留的人,也可以保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对于适用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该是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单独适用附加刑的行为人。如果是应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确保适用取保候审不会导致社会危险性的
1,104 2022.04.17 -
01:18
被刑事拘留可以取保吗
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已经被采取了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只要满足了取保候审的法定条件,是可以取保候审的,但前提是一定要满足取保候审的条件。具体而言,《刑法》第六十七条就对取保候审的条件做出了规定,根据该条规定的内容,人民法院、人民
88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