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户主可以一个户主和非农户口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没有土地,没有自己所有的房子人的公民,只要是他经常居住的地方,派出所不能随便把他的户口注销。下面是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五条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处的立为一户,以主管人为户主。单身居住的自立一户,以本人为户主。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共立一户或者分别立户。户主负责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报户口登记。第六条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第七条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弃婴,由收养人或者育婴机关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非农户口和农村户口是可以在一个户口本上的。只要当事人双方共同居住在一个户籍所在地的,具体到门牌号,就可以立为一户,与当事人的户籍性质无关,户口性质以本人常住人口页左上角的注明为准,当然现在某些县城乡镇还存在一个户籍地址两本户口本,但那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在城乡二元时期,家庭成员被公家单位录用,作为非农户口的城镇居民必须到派出所办理单独的非农户口本,因为派出所对于户籍档案是把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分开管理。
-
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在一个户口本上可以吗?
可以的。只要当事人双方共同居住在一个户籍所在地的(具体到门牌号),就可以立为一户,与当事人的户籍性质无关(户口性质以本人常住人口页左上角的注明为准)。
2020.03.27 966 -
户口本一个户主可以分成两本户口吗
不可以的。户口登记如果以家庭为单位立户的,根据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与父母共同居住生活在同一住址、同一成套合法固定住所内的常住人口,只能立为一户。这就意味着只能有一个户口本。分户,一般指子女成年或者成家后,从父母户口里面独立出去,自立一户。
2020.02.21 1,297 -
租房落户是和房主一个户口吗
不一定,各地要求的落户条件并不相同,有的省市租房落户的条件可以说很难实现。比如有的城市,要求外地人员要在迁入地连续租住12个月以上,同时还要求迁入者落户需要征得房主同意;有些城市租房落户的条件不仅包括有合法稳定就业且缴纳工养老保险满2年,且
2020.01.22 1,039
-
同一个户主一个户主一个非农户口
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没有土地,没有自己所有的房子人的公民,只要是他经常居住的地方,派出所不能随便把他的户口注销。下面是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五条户口登
2022-04-26 15,340 -
如果是一个户主一个户主一个非农户口
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没有土地,没有自己所有的房子人的公民,只要是他经常居住的地方,派出所不能随便把他的户口注销。下面是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五条户口登
2022-04-12 15,340 -
如果是同一个户主一个户主一个非农户口
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没有土地,没有自己所有的房子人的公民,只要是他经常居住的地方,派出所不能随便把他的户口注销。下面是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五条户口登
2022-03-21 15,340 -
如果是一个户主不是同一个户主一个户主一个非农户口
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没有土地,没有自己所有的房子人的公民,只要是他经常居住的地方,派出所不能随便把他的户口注销。下面是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五条户口登
2022-05-01 15,340
-
01:00
一个人可以有两个户口吗
一个人不可以有两个户口。法律规定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所以一般来说一个人只能有一个户口。户口登记机关应当设立户口登记簿。城市、水上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应当每户发给一本户口簿。农村以合作社为单位发给户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户口不
9,010 2022.05.11 -
01:08
一个儿子可以分户口吗
一个儿子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是可以分户的。 分户需满足以下条件: 本人已满十八周岁且能赚钱养活自己; 夫妻之间、未成年子女之间与父母之间没有分户; 没有与户主同住,拥有单独住房且有明确、详细的地址; 经过乡、村、组同意分户的证明。 不过,分
6,989 2022.04.17 -
01:08
两个户主一个宅基地怎么办
两个户主一个宅基地,如果宅基地是依法取得的,在征收拆迁宅基地时,那么两个户主都可以获得补偿,但是只可以获得宅基地上房屋补偿款。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
5,15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