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诉及抗诉哪种方式可以同时提起债权纠纷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解决欠款纠纷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诉讼只是其中方式之一,在此想重点提示一下对“诉讼”的正确认识:对债权人来说,如果协商调解无法索要欠款,就会想到起诉,但对于此类纠纷,不要单纯的认为,诉讼就必须要走繁琐的立案、开庭、判决等程序。 其实,还有一种简单的方式即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此方式是收回欠款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只要符合: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债权人即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同时,法律还规定:债务人在收到人民法院发出的支付令后十五日内没有清偿债务,或没有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故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如操作得当就可以以最短的时间收到追讨债务的最佳效果。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诉讼权利保护期限为3年。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证据材料就可以起诉了。
合同纠纷不可以在提起违约之诉同时提起侵权之诉。若允许提起违约之诉同时提起侵权之诉,则原告可以获得双份赔偿。而我国法律规定的赔偿都是补偿性的,惩罚性赔偿必须法律明确规定,允许原告可以获得双份赔偿明显属于惩罚性赔偿,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是决不允许的。
-
债权纠纷可以起诉吗
债务纠纷可以起诉处理,起诉的法定条件是: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等。
2020.12.19 110 -
哪起诉债权纠纷?
当事人要起诉债权纠纷,如果有合同的,则可以在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起诉债权纠纷。但如果当事人已经约定由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法院管辖的,则到约定的地点起诉。
2020.08.07 93 -
债权纠纷可以起诉吗?
债务纠纷可以起诉处理,起诉的法定条件是: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020.11.06 110
-
一般债权债务纠纷有哪些方式可以起诉?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第25条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
2022-10-05 15,340 -
债务纠纷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进行诉讼
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条件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命令债务人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2022-08-13 15,340 -
债务纠纷起诉方式的共有几种
第 一、和解法。 第 二、调解法。 第 三、仲裁法。 第 四、诉讼法。 第 五、申请支付令法。 第 六、申请先予执行法。 第 七、申办强制执行公证法。 第 八、优先受偿权法。 第 九、保证人优先追偿权
2022-06-18 15,340 -
合同纠纷可以同时提起侵权之诉吗
合同纠纷不可以同时提起侵权之诉,二者应择一请求。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
2022-11-15 15,340
-
00:51
合同纠纷可以起诉吗合同纠纷原则上是可以起诉的,因为当事人之间基于意思自治,在意思表示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订立了合同,如果有一方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相应的义务,就属于违约行为,需要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另一方当然有权起诉请求法院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668 2022.06.17 -
00:57
债权债务纠纷向哪个法院起诉对于一般债权债务纠纷的管辖法院,如果双方有约定的,从约定,无约定的可以向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交
1,535 2022.04.17 -
01:23
债务纠纷到哪里起诉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债务纠纷起诉应该到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及时查封对方的财产。 当事人写一份民事起诉状,写明借贷双方的具体借款数额、借款理由、时间发展经过以及被告人的下落情况;证明债务人欠款的相关证据,如:欠条、借款协议书、银行取款、转
2,95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