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和公积金影响离职和劳动合同的解除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自动离职是指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时不履行解除手续,擅自出走离岗,或者解除手续没有办理完毕而离开单位。 用人单位对擅自离职的职工可按旷工处理,给予除名。按照国家规定,自动离职的劳动者不享受任何待遇(企业将有权停止继续缴纳自离职工的社保及公积金)。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双方有培训协议,则需要履行劳动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不办离职手续,不能让单位完成相应的工作交接、有序进行工作任务的相应调整,可能会给单位造成相应的损失。建议你提供书面申请说明具体情况,正常离职;如果因个人紧急原因建议与所在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单位都会以15号(或20号)为一个分界线: 15号之前入职员工缴纳当月社保,15号之后入职员工不缴纳当月社保; 15号之前离职员工不缴纳当月社保,15号之后离职员工缴纳当月社保。 所以,离职时间最好安排在15号之后
和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养老金不会有影响,但是要退休后才能领取退休金。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要领取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二是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
-
-
违法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区别和影响?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
2020.04.09 316 -
解除劳动合同社保公积金怎么办
解除劳动合同后需要将社保和公积金办理转移手续,找到工作后再办理转移即可,住房公积金非本地户口可以办理提取(部分地区无户口要求,都可以提取)。 社保的转移: 1、持职工本人身份证、社保卡、原单位离职证明先到原参保社保局要求出具《基本养老保险转
2020.07.11 295
-
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补缴社保和公积金
解除劳动合同后需要将社保和公积金办理转移手续,找到工作后再办理转移即可,住房公积金非本地户口可以办理提取(部分地区无户口要求,都可以提取)。 社保的转移: 1、持职工本人身份证、社保卡、原单位离职证明
2022-04-04 15,340 -
公积金已办理贷款, 解除劳动合同影响吗
公积金已办理贷款,解除劳动合同不影响。社保解除后单位办理减员。一、劳动者申请辞职 1、递交辞职信,找公司领导签字批准。 2、按照公司人事部规定办理离职手续。 3、工作交接后,单位要开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2022-03-11 15,340 -
和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会影响养老金吗
要退休后才能领取退休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要领取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累
2022-08-12 15,340 -
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和公司就业有影响吗
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对就业有影响。用人单位应当凭辞职证明检查劳动者是否与多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或者用人单位拒绝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
2021-12-22 15,340
-
01:21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不同,两者具体的区别如下: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因出现某种法定的事实,导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自动归于消灭,或导致双方劳动关系的继续履行成为不可能而不得不消灭,劳动合同法律效力消灭的情形。劳动合
3,526 2022.04.18 -
00:58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有什么不同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区别在于:1、二者发生时间不同。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关系提前终结,劳动合同终止是劳动合同目的实现之后的正常终结;2、发生原因不同。劳动合同终止事由包括劳动合同中的预先约定、当事人丧失合同主体资格等因素,而劳动合同解除事由
2,888 2022.04.15 -
01:10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区别《劳动合同法》和《民法典》对劳动合同以及劳务合同,分别作出了规定。两者的区别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主体不同、承担劳动风险责任的主体不同以及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主体不同。前者的签订主体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后者的签订主体双
25,98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