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同居是否犯罪? 会有什么后果?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事人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他人同居,已经严重违反道德底线和相关法律的行为规范。同时,如果其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有可能涉嫌犯罪,重婚罪。根据《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当事人如果以其与他人同居,进行起诉来证明双方感情破裂。属于故意为之,法院不能采纳。如果其配偶以此理由进行起诉,法院在核实后,可以判决双方离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一方与他人通奸、非法同居,经教育仍无悔改表现,无过错一方起诉离婚,或者过错方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经批评教育、处分,或在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过错方又起诉离婚,确无和好可能的,法院可以判决双方离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非法同居的当事人双方如果只是非法同居的,只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果一方在同居时有配偶的,或者是一方在明知他人有配偶的情况下与之进行了婚姻登记或没有和有配偶的一方进行结婚登记,但是双方之间有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触犯刑法规定的重婚罪,会被人民法院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未婚同居是否构成犯罪,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处理: 1、有配偶有他人同居,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与之同居,并以夫妻名义,稳定持续的居住在一起,这种情形构成重婚罪,行为人可能受到刑事追究。 2、如果双方都没有配偶同居的,一般不构成重婚罪。
-
婚外情同居是不是会承担什么后果
对婚外恋行为本身,中国法律并未明文规定。但是婚外情导致的结果可能需要负法律责任。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只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无过错方可以据此要求损害赔偿;如果偶尔与婚外异性发生性关系,一般不承担民事责任。
2020.09.24 161 -
婚内同居怀孕是犯罪吗
女子婚内与他人同居怀孕的,如果没有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那一般不会构成犯罪。但是男方如果有女方与他人同居怀孕的证据,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并且要求离婚损害赔偿。
2021.01.17 159 -
非婚同居有什么法律后果
《民法典》规定非婚同居若是双方都没有配偶的,没有什么后果,只是这种关系并不受法律的保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同居关系中获得的财产属于按份共有,双方解除同居关系时应当进行分割。
2021.04.14 114
-
婚内与他人同居犯罪有什么后果
当事人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他人同居,已经严重违反道德底线和相关法律的行为规范。同时,如果其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有可能涉嫌犯罪,重婚罪。根据《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
2022-05-02 15,340 -
婚内与他人同居是否犯罪, 与他人同居会不会被判刑, 有哪些法律后果
当事人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他人同居,已经严重违反道德底线和相关法律的行为规范。同时,如果其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有可能涉嫌犯罪,重婚罪。根据《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
2022-02-12 15,340 -
未婚的同居犯法么,会有什么后果
1.非法同居目前不受法律处罚 非法不等于违法 非法同居只是不受法律保护 2.法律上是允许的,只要同居三年以上的就是事实婚姻!不管有无结婚手续 3.在充分尊重个人恋爱自由的当代社会,男女双方只要情投意合
2022-04-02 15,340 -
婚内同居内是否婚内与他人同居会不会被判刑,有哪些法律后果
当事人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他人同居,已经严重违反道德底线和相关法律的行为规范。同时,如果其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有可能涉嫌犯罪,重婚罪。根据《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
2022-04-19 15,340
-
00:55
缓刑期满后5年内犯罪是否是累犯
缓刑期满后5年内犯罪是累犯。在缓刑考验期内,只要犯罪分子未发生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这就意味着刑罚没有执行,自然不符合累犯制度所规定的,原判刑罚执行完毕这一要求,所以不能构成累犯。缓刑考验期满5年内再故意犯罪,应构
1,706 2022.04.17 -
01:20
婚内财产公证离婚后是否有效
婚内财产公证,离婚后是有效的。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
1,600 2022.04.15 -
01:15
合同毁约有什么后果
合同毁约,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对于守约方来说,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因为对方的违约行为,导致合同不能成立,甚至不能继续履行,没有办法得到可以期待的结果。对于违约方来说,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因为自己的违约行为,带来相应的违约责任。根
1,62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