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和拖欠工资是怎么样的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拖欠工资的劳动仲裁程序是: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符合受理条件的仲裁委会在规定时间内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出庭参加庭审,仲裁委依法作出裁决。
-
劳动争议仲裁是怎样规定时效的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规定:该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若时效中断的,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若时效中止的,则从中止的事由消失之日起继续计算。
2020.05.26 134 -
拖欠工资怎样申请劳动仲裁
申请劳动仲裁的,劳动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就工资纠纷申请劳动仲裁,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 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上述仲裁时效期间的
2020.09.20 158 -
工资拖欠怎样申请劳动仲裁
工资拖欠申请劳动仲裁的方式:劳动者携带本人身份证、劳动合同等材料,前往当地的劳动仲裁局提出书面的劳动仲裁申请即可。并且劳动仲裁申请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
2020.01.09 181
-
劳动争议仲裁法拖欠工资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拖欠工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该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根据劳动法,劳动纠纷必须先经过劳动仲裁,才可以向法院起诉。但是如果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
2022-01-09 15,340 -
拖欠工资劳动争议仲裁怎么办
对方延迟支付工资,你可主张全额支付拖欠工资以及支付经济补偿。你需要搜集证据证明你们的劳动关系和工资水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作服,工作证、工资条、社保记录、转帐记录等、建议委托律师协助搜集证据并与单位协
2022-03-26 15,340 -
拖欠工资劳动争议仲裁期限如何规定
1、要确认和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事实,如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文件记录。 2、确认劳动关系后,对于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可与老板协商,要求单位补发工资。 3、如果协商不成,带好相关资料到劳动
2022-07-29 15,340 -
劳动仲裁拖欠工资,争议的时效怎么算?
可先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部门反映。只要是拖欠工资你就可以去申请劳动仲裁。那么拖欠工资申请劳动仲裁时效是怎么规定的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
2022-08-19 15,340
-
00:59
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地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地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劳动争议可以由合同履行地或者是单位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为管辖,这两个之间是没有先后顺序的,可以是由合同履行地,也可以是单位所在地管辖。如果双方分别向合同履行地和单位所在地
1,579 2022.04.17 -
00:51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规定如下: 1、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相对比较短的,原则上是一年之内提出仲裁的申请,这是一般时效; 2、特殊时效:欠薪加在职,时效不受限。 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且纠纷又只限于拖欠劳动报酬,就属于欠薪加在职,那么劳动仲裁不受一年
3,601 2022.04.17 -
01:25
劳动争议仲裁与民商事仲裁的区别是什么
劳动争议仲裁与民商事仲裁的区别有四点,分别是: 1、机构设置方面不同,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按行政区划分别在县、市和市辖区等设立的处理劳动争议的特别机构; 2、
3,145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