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是多长劳动者有权利要求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期限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时间。劳动合同订立后,双方 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期限 当事人便建立了劳动关系,各自要依据自己的劳动行为来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但是,这种权利义务关系不可能无头无尾,成为永恒不变的关系,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流动是必然的。劳动关系可能是较长期限的,也可能是短暂的,到底要维系多久,必须通过一定的具体时间表现出来,这就产生了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如果没有期限,双方当事人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处于不确定状态,不利于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期限是劳动合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劳动合同内容的保证。劳动合同是以实现劳动过程为目的,劳动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劳动合同如果没有期限,这个过程就难以确定,生产或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无法保证,合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真正意义。正因为如此,本法把劳动合同期限作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之一作出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有权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如下: 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合同内容根据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决定,只要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则合法有效,因此合同履行期限是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后确定,具体的履行期限长短由合同当事人约定。
-
未约定期限履行劳动合同的合同有效吗
劳动合同未约定期限的,合同有效。有下列情形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
2020.10.31 224 -
合同的履行期限有多长
合同的履行期限一般应当在合同中予以约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另行协议补充,如果协议补充不成的,应当根据合同的有关条款和交易习惯来确定。如果还无法确定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2021.02.22 125 -
合同履行期限是多长?
合同履行的期限是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协商订立合同过程中约定的,是用来界定合同当事人是否按时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延迟履行合同义务的客观标准,规定的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的时间期限。一般情况下,是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对合同履行期限进行约定确定的;若
2021.03.02 105
-
采购合同上权利有必要约定履行期限吗
采购合同一般需要约定履行期限。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也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基本形式。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应该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以
2022-05-29 15,340 -
劳动者有权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吗
如果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该合同,也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则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需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2022-07-11 15,340 -
合同履行期限是多长
合同的履行期限是当事人约定的期限。当事人未约定的,可以根据合同的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制定补充协议或者确定;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可以要求对方履行,但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2021-12-26 15,340 -
合同履行期限是多长?
合同履行期限是指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和债权人接受履行行为的时间。作为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的履行期限一般应当在合同中予以约定,当事人应当在该履行期限内履行债务。如果当事人不在该履行期限内履行,则可能构成迟
2022-05-14 15,340
-
00:59
合同没有约定履行期限如何解除合同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话,当事人想要解除合同,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终止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1、当事人可以与对方进行协商,双方协议解除合同;2、当事人可以达成补充的约定,按照约定解除合同;3、当事人可以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单
2,068 2022.05.11 -
01:29
合同履行期限约定不明如何处理根据我国合同法第61条以及第62条的规定,对于合同履行期限约定不明的情况,双方当事人首先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达成一致的补充协议。换句话说,就算双方事先约定不明确,也可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就合同的履行期限问题达成新的约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
1,072 2021.07.05 -
01:43
履行中的合同诉讼期限怎么确定诉讼时效,是一种法律制度,它规定的是确认法律文书和法律事实发生或消失法律效力的时间范围。设定诉讼时效,不是保护债务人,而是促使债权人积极、主动行使债权,从而确保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民事案件千差万别,因此,具体到各个案件,
1,37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