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款解除合同是否享受双倍赔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第八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一)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 (二)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第九条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一)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二)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三)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与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需要支付双倍补偿。具体为: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等。
单位调岗降薪劳动者一般不能要求双倍赔偿,但是劳动者如果因拒绝调岗降薪而被迫解约的,可要求单位向其支付经济补偿。即劳动者在单位每工作满一年,给予其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给予其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合同解除赔偿金双倍是什么条件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需要支付双倍补偿。具体为: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
2020.01.26 94 -
解除合同双倍赔偿金标准是多少?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支付双倍工资。
2020.11.02 220 -
无效合同定金是否应受双倍赔偿
无效合同的定金不要双倍赔偿。根据法律规定,合同被确认为无效的,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定金条款作为合同的一部分,自然也不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再适用定金罚则。
2021.03.22 75
-
房屋买卖合同解除后,买受人能否请求双倍返还购房款、双倍赔偿损失
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第八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2022-03-25 15,340 -
房屋买卖合同解除后,买受人能否请求双倍返还购房款双倍赔偿损失
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第八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2022-03-29 15,340 -
房屋买卖合同解除后,买受人可以请求双倍返还购房款、双倍赔偿损失
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第八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2022-04-08 15,340 -
违法解除合同赔偿是否适用双倍赔偿
1、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是需要支付员工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的。在支付双倍赔偿金后是不用再支付额外的经济补偿了。2、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
2022-10-10 15,340
-
01:27
怎么解除购房合同
若依据法定原因解除购房合同可随时解除,但应当通知对方。若依据约定原因解除购房合同,应当在期限内通知对方。 购房合同的解除,一般由于以下的情况: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因房屋
2,173 2022.04.15 -
01:16
解除房屋买卖合同赔偿多少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解除房屋买卖合同需不需要赔偿 解除房屋买卖合同具体需不需要赔偿,还得分情况而定。第一,如果是守约了之后单方解除房屋买卖合同是不需要赔偿的。第二,如果是单方面解除房屋买卖合同导致了违约,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多少则需
1,217 2021.03.24 -
01:02
解除合同赔偿损失吗
合同解除的时候,如果是因为一方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的解除,这时候守约方当然可以请求对方赔偿相应的损失。需要注意的是,赔偿损失适用的前提是,对方的违约行为已经给自己带来了损失。而且这项损失是可得利益的损失,守约方应当证明损失的存在,以及具体的数额
530 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