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辞职后是否可以扣除劳动者的报酬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离职的,用人单位不能扣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就应当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的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一般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辞职,但是需要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如果是试用期的劳动者则需要提前三天通知单位;如果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过错情形的,则劳动者辞职不需要提前通知单位。 但是如果单位给劳动者提供了培训,且约定了服务期的,则在服务期未满之前劳动者不能随时辞职,否则就要支付违约金。
劳动者依法提出辞职的,一般不会有违约责任。但如果辞职时或者辞职后违反了服务期条款或者竞业限制条款,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需要承担向单位支付违约金的违约责任。
-
劳动者签了劳动合同是否可以辞职
劳动者签了劳动合同可以辞职。辞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2020.10.23 189 -
劳动者辞职后劳动者可否主张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主动辞职的,一般不可以向公司主张经济补偿金,但公司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之一,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主张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公司工作的年限,以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来支付。
2020.02.05 173 -
劳动者签订合同后是否可以辞职
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当然可以辞职,辞职是劳动者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劳动者如果辞职的如果是正式员工需要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单位;如果是试用期员工需要提前三天通知单位。 但是需要注意一种特殊情况,如果单位给劳动者提供培训,然后约定了服务期的,则
2020.08.12 113
-
劳动者辞职后是否可以扣除劳动者的报酬,劳动报酬如何确
劳动者离职的,用人单位不能扣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就应当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的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
2022-04-23 15,340 -
劳动者辞职后用人单位是否可以扣除劳动者的报酬,劳动
劳动者离职的,用人单位不能扣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就应当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的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
2022-04-18 15,340 -
劳动者辞职后用人单位是否可以扣除劳动者的报酬
劳动者离职的,用人单位不能扣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就应当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的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
2022-05-01 15,340 -
劳动者辞职后,用人单位是否可以扣除劳动者的报酬
劳动者离职的,用人单位不能扣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就应当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的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
2022-04-23 15,340
-
01:28
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劳动者在公司上班期间,公司如果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则公司自用工当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和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公司应该向劳动者支付
3,458 2022.04.17 -
01:06
劳动法急辞工扣钱标准
劳动法未规定急辞工的扣钱标准。急辞工的扣钱标准应当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作出规定,劳动者未按照法律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的标准应当按照实际损失进行确定。劳动者要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在提前三十
5,142 2022.04.17 -
01:22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为: 1、用人单位或个人,通过逃匿、或转移财产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在有能力支付的情况下,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未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金额较大;3、经过有关政府部门的强行要求,企业仍拒绝支付劳
4,85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