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办?债务人下落不明如何追讨?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第一,应当把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借贷合同关系固定下来。 其方法包括:由对方补写欠条、借条或者还款计划;对对方承认的双方之间存在借贷合同关系谈话进行录音;寻找能证明你们之间存在借贷合同关系的证人等。 第二,在协商不成时,向汇款银行所在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向该银行调取该汇款凭证,并要求对方还款。 第三,关于对方下落不明的问题,1991年7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五条规定:“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由债务人原住所地或其财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法院应要求债权人提供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受理后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诉讼。在审理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借贷关系明确的,可以缺席判决;事实难以查清的,裁定中止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务人下落不明应向担保人主张债权。担保人清偿债务后,向债务人追偿。审查是否为夫妻共同财产,可向债务人配偶主张债权。法院诉讼。提出的债权证明,申请强制执行。若申请宣告失踪,向其财产代理人主张债权。
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可直接向债务人原居住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计债款。 起诉时应持有借据等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法院就会立案受理。由于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在立案后一般采用公告送达的形式传唤债务人应诉。
-
欠钱人下落不明该如何讨债
欠钱人下落不明,债权人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来讨债:如果符合宣告失踪的条件的,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宣告债务人为失踪人,并请求其财产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欠款;如果不符合宣告失踪的条件的,债权人可以通过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等方式来讨债。
2021.01.29 107 -
债务人下落不明怎么讨债
作为债权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追索借款。只要能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符合《民事诉讼法》的立案受理条件,法院就会立案受理。由于债务人下落不明,因此,法院会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传唤债务人应诉。如果债务人没有出席,法院会视作缺席判决。判决生效后,债
2020.06.13 203 -
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如何去讨债
1.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可直接向债务人原居住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讨债款。 起诉时应持有借据等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法院就会立案受理。 2.由债务人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为失踪人,然后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借款。
2021.01.02 105
-
债务人下落不明如何讨债
1、如果还款期限已到,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债权人也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2、债权人应向法院提供债务凭证、债务人的联系方式、住所等信息,法院根据债权人所提供的信息联系债务人。 3、若无法联系上债务人,法院可
2022-11-03 15,340 -
债务人下落不明该怎么讨债
1.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可直接向债务人原居住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讨债款。起诉时应持有借据等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法院就会立案受理。 2.由债务人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为失踪人,然
2023-05-09 15,340 -
债务人下落不明债权人应该如何讨债
第一条途径是,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可直接向债务人原居住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讨债权。如果下落不明,在立案后一般采用公告送达的形式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满,债务人不应诉时,法院即对借贷人关
2022-08-23 15,340 -
债权人下落不明债务人如何讨债?
第一条途径是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内,可以直接向债务人原居住地或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回债权。债务人失踪的,法院立案后,一般以公告送达的形式呼吁债务人应诉。公告到期,债务人不应诉的情况下,法院判决
2021-10-26 15,340
-
00:47
公司债务如何追讨
债务清算确认企业不仅应与买方对每次交易的种类、数额、数量等进行结算,还应当对每笔业务的交易总量进行结算,由双方签字盖章后归档存放;公司债务追回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有效的催收函;2、发送律师函;3、确定欠款追收方案;4、非诉讼方式追收;5、
600 2022.07.25 -
01:28
债务怎么追讨
首先,债权人可以私下催促债务人还款,并自行约定还款的相关事项,如果债务人不按约定还款的,债权人可以起诉到人民法院。债权人要提起诉讼的 ,首先要写好起诉状,起诉状中要包含起诉的请求和理由。 写好起诉状后,再带上起诉状、身份证、户口本、相关证据
1,059 2022.04.17 -
00:52
企业破产债务如何追讨
企业破产后,应当按照破产清算后的清偿顺序清偿原债权、债务。清算组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报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公司应按法定出资比例缴纳公司剩余税款、赔偿金和社会保险费。公司财产未依法清偿前,不得分配
649 2022.05.26